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黄悦涛)长期以来,本市始终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今年,本市更是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等举措,为老年人托起幸福晚年。目前,相关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
日前,记者在常福街道东联村受助对象老朱(化名)家中看到,围绕其家庭养老床位的改造非常显眼——床侧装着可旋转扶手,床头墙面设有一键呼叫按钮,床边地面铺着防滑地垫,房间角落还设置了自动感应灯……每一处改造都透露着贴心考量,为老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记者了解到,老朱今年已80岁高龄,单身独居,有多种基础疾病。此前,东联村已对其住所的卫生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今年民生实事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村委又联合项目服务公司,针对其家庭养老床位及周边生活场景量身定制新方案,不仅在床位周边安装了一系列适老化设施,还为老人配备了一键呼叫按钮、智能腕表、烟雾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可实现远程监测和动态管理,方便村委和老人亲属及时响应处置老人的需求和异常情况,打通了服务老人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了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东联村党委副书记周俊弛介绍,除完善硬件设施外,村委还建立了上门养老服务机制,每月都会安排人员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物、陪同就医等,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接下来,东联村将持续推进改造工作,让每位有需要的失能老人都能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在梅李镇胜法村,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同样按照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有序推进。今年69岁的老龚(化名)是低保户,腿脚不便;其儿子身体残疾常年卧床。考虑到二人日常行走、起身、沐浴等需求,今年,胜法村为其安装了床边扶手护栏、橡胶坡道、助浴椅等适老化设施,还配备了一键呼叫按钮等智能化设备。改造完成后,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大大提高,老龚非常感激,“感谢政府的关心,有了这些东西,我在家走路、洗澡方便多了。”
据胜法村党委委员黄伟介绍,后续村里将联合志愿力量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定期对辖区内的失能老人进行走访。一旦发现老人有需求,便会及时提供相应服务,进一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本市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通过“排查摸底+专业评估”机制精准确定服务对象,而后由村(社区)协助项目服务公司上门制定专属方案,在完工后进行联合验收,确保服务精准落地。截至6月底,本市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63张,完成任务指标133%;为727户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其中服务满30次的达694人,完成任务指标106%,为困难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本市将强化成果转化与推广,系统梳理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加大推广力度,以项目示范效应带动更多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集聚,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升级,让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