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治”出美丽乡村新“颜值”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1709:15
来源:常熟新闻网

本市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治”出美丽乡村新“颜值”

文/融媒记者徐静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本市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行动,推动行政村连片打造、抱团发展,着力培育特色康居乡村和康居区,乡村“颜值”持续焕新,一幅景美人和的诗意江南画卷正徐徐展开。

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走进虞山街道甸桥村程家桥自然村组金丽华的家,只见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宽敞明亮,屋外精心修剪的绿植花卉错落有致,将整个宅基点缀得生机勃勃,让人赏心悦目。“过去这里是坑洼的石子路,雨天泥泞不堪。现在道路拓宽硬化了,天然气入户了,村里统一修建的化粪池也让排污更加卫生,平时还有专人清运垃圾。”金丽华笑着指向焕然一新的家园,“现在的生活真是舒心!”

程家桥自然村组背靠山林、面朝碧水,因百年古桥程家桥而得名。尽管时光荏苒,青石桥身已略显沧桑,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但这座古桥依旧屹立不倒,见证着乡村的变迁与发展。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美丽整洁的庭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恬静、秀丽的乡村风貌让人心旷神怡。以“环境友好、村庄整洁、设施配套”为目标,甸桥村聚焦群众期盼,紧盯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和难点,不断推动整治工作落实落细,切实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在配套设施优化方面,今年程家桥自然村组累计完成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超6700平方米,同步铺设雨污水管网约3600米,完成了电力、电视、通信等管线规范化设置,有效夯实了民生基础,增进了民生福祉。在环境美化方面,程家桥自然村组新增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同时大力推进驳岸清淤整治工程,持续优化修复生态功能。通过改建公共厕所、配备垃圾分类亭、增设照明设施等务实举措,甸桥村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今年4月,经过三个多月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甸桥村程家桥、王家甸西、邹家上等10个自然村组顺利通过“苏州特色康居乡村”验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庄美了,环境整洁了,如何巩固治理成效?甸桥村试点施行人居环境“微自治”管理机制,推行“一户四照”工作法,从宅前屋后四个角度对每一户进行拍照存档,保留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状态,并制成展板上墙公示,通过拍照留痕、对照提升、邻里互比,充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保洁、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个个参与家园清洁”的良好氛围。为确保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落地见效,甸桥村在试点村组中选出号召力强、勇于担当的村民,组建“蓝马甲”管家队伍,督促村民保持宅前屋后环境卫生,引导村民落实垃圾入桶、杂物堆放整齐等要求,并通过日常巡查和示范带动帮助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助力乡村向“美”而行。“自人居环境‘微自治’管理机制试点施行以来,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唱主角’,人居环境管理费用压降了20%。”甸桥村党委书记许峰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落实自治管理村域全覆盖,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努力实现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久久美”的转变。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全市乡村振兴片区规划,指导各个行政村结合自身优势、群众需求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塑造村庄风貌特色;注重微改造、新提升,提升乡村道路、河道驳岸、污水治理、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25年,全市共推进110个特色康居乡村和1个特色康居区建设任务,目前已有75个村庄通过苏州市级验收,35个基本建成待验收。所有建设村庄均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同步新改建公共厕所91座、新硬化道路66.2公里。其中,海虞特色康居区以“稻香茶韵福地海虞”为主题,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底蕴涵养等举措全面优化区域宜居环境,现已基本完成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片区联动,推动产业多元化,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更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安居乐居乡村样板。”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科科长高蓉说。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