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常熟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1909:13
来源:常熟新闻网

“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常熟

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张雨嘉)今年6月起,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陆续赴15个省(区、市)开展“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9月17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常熟,聚焦“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深入常熟市场采购贸易海关作业监管区、常熟市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大楼两大核心点位,探访常熟依托“市采通”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采访团首站来到的常熟市场采购贸易作业区,位于常熟东飞仓储直通式海关监管点,自2017年经南京海关审批设立以来,便成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通关后盾”。“以前小企业货散、量少,需要自己运到口岸申报,遇到查验连流程都摸不清。现在在我们这儿集拼,节省了运费,海关还试行了先查验后装运模式,并叠加简化申报、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市采通”运营总监高业超向采访团介绍,若货物需海关查验,可在装柜前就地完成,无需到口岸后掏箱查验。“这些以前由小微企业承担的成本,现在全帮他们省了。”高业超说。

常熟海关监管科科长吴明杰在接受采访团的记者采访时说:“海关将智慧监管融入‘市采通’平台建设,协助建立了出口正负面清单、红黄绿审核通道,还率先实现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我们对接全国口岸海关,助力开辟了中欧班列、跨境公路联运等物流通道,既让货物‘通得快’,又通过数字化监管确保‘管得好’。”

目前,常熟市场采购出口的服装服饰等产品,正通过这一模式源源不断输往全球。据统计,2025年1月至8月,常熟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135.3亿元,同比增长29.9%,货物已从全国117个口岸出口至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

在位于“市采通”大楼16楼的跨境贸易“三新”生态社区,采访团通过宣传片与数据大屏,直观感受“市采通”平台的赋能实效。作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首创的企业端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由江苏中服焦点跨境贸易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已成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一站式出海管家”。

“以前一个货柜要申报1000多个品名,现在简化到30多个,时间省了80%,费用也降了。”谈及平台带来的变化,莫城街道某服饰商行负责人陈跃深有感触。他坦言,此前企业做外贸,既要自己做通关申报,又因“无票不能合规出口”犯难。如今依托“市采通”,从外贸商户注册、商品备案,到通关申报、收结汇,甚至免税申报,全流程都能在线上完成,他们只需要提供交易单,其他事都不用操心。

这种“省心”源于平台对中小微企业痛点的精准破解。“市采通”总经理助理黄晗表示,针对竹木草制品出口缺检验检疫电子底账问题,平台借助市场采购小额小批量政策,提供快速通关通道;针对“收汇难”,平台对接13家银行及4家非银金融机构,实现企业自主在线收结汇。

自2019年上线以来,“市采通”已服务4.4万余家中小微外贸主体,出口总额超950亿元,平台出口额占江苏其他贸易出口总值的80%,成为江苏省外贸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抓手。

采访活动中,多家媒体对“市采通”平台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日报社记者韩雷说:“常熟通过‘市采通’平台,真正解决了中小微外贸企业‘无票出口难、合规收汇难’等痛点,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群众杂志社编辑记者段培华则表示,这种“监管高效化、服务便利化”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层探索。把复杂的外贸流程做“简”,把小微企业的出海路做“宽”,这就是常熟稳外贸的亮点。

这份“亮点”不仅服务本地,更在全国形成示范。目前,“市采通”模式已输出至广西凭祥、云南瑞丽、重庆大足等6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因地制宜帮助当地中小微企业打通出海通道。

下一步,常熟将持续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新模式发展,加速“常支付”跨境结算模块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开拓越南、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打造更具活力的跨境贸易生态圈,为全国外贸新业态发展贡献更多“常熟经验”。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