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共绘江南锦绣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常熟故事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2409:18
来源:常熟新闻网

人勤共绘江南锦绣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常熟故事

文/融媒记者冯碧珩

9月23日,秋分时节,沙家浜镇芦荡村的清晨被丰收的喜悦唤醒。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拉开帷幕,芦荡学堂前人潮涌动,音舞快板《常熟味道》将“丰收”二字唱成旋律、跳成画面,一场属于土地、属于农人、属于新时代江南乡村的庆典正式开启。

一只蟹的“链式革命”

从塘口到全球餐桌

正是膏满黄肥时节。丰收节上,“链通聚能蟹逅四季”赋能行动正式发布。常熟市大闸蟹产业链党委整合政府、金融、高校等多方资源,创新打造“链通聚能蟹逅四季”党建品牌,建立健全组织赋能、技术赋能、品牌赋能、市场赋能、文旅赋能、金融赋能等“六大”赋能机制,全方位支持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

活动展区内蟹香四溢,常熟市大闸蟹产业链党委重点经营主体将自己的拳头产品带到现场,展示鲜活肥美的阳澄湖大闸蟹,推介熟醉蟹、蟹粉、虾酱等深加工产品,供市民现场品鉴。“我们希望通过丰收节这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常熟蟹的多元吃法与品牌内涵。”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作为“阳澄湖大闸蟹”的核心产区,沙家浜镇已构建起从苗种选育、生态养殖到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全镇登记养殖面积达2.72万亩,拥有3000亩优质苗种基地,推广良种养殖3万亩,年产大闸蟹约2984吨,产值突破8亿元。一只只金爪黄毛的“沙家浜蟹”正跃出江南水乡,爬向全国乃至世界餐桌。

一道菜的“时味江南”

从田头到舌尖新体验

丰收节不仅是蟹的舞台,更是常熟农产品的集体亮相。47个“时味苏州”展位沿路铺开,鸭血糯、爊鸡、鸡头米等本土风物琳琅满目,吸引市民驻足品尝。

吉礼葡萄家庭农场把“浪漫红颜”“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的葡萄带到现场。农场主陈建江说:“丰收节是农户们最好的展示窗口。”莫城街道东青村东青农地股份合作社的鸡头米产品吸引了众多眼球,鸡头米石磨粉更是让不少人打听起了食用方法。社长顾培生亲自讲解:“磨粉可冲饮、煮粥、炖蛋,滋味绵长。”壹醒咖啡摊位上,乡村面包配现磨咖啡,吸引不少人品尝,咖啡文化与特色乡村场景有机融合。村民鲍金元感叹:“村咖越来越有味道了,既吸引游客,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

一群人的“兴农之路”

从耕耘者到引领者

丰收的背后是“新农人”的崛起。活动中,两名常熟“新农人”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恒洋文化产业园主理人陆励抓住电商风口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并为农村妇女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虞美润家庭农场负责人宗建东20多年扎根农田,从农机手成长为苏州种粮能手,带领乡邻共走致富路。“这次有机会聆听其他‘新农人’的故事,与其他‘新农人’进行深入交流,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耕种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备受鼓舞。希望我们能带动更多‘新农人’走上‘兴农路’,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宗建东说。

一串数字的“强农答卷”

从产量到质量的跨越

丰收节的繁荣景象是常熟农业蓬勃发展的最佳诠释。近年来,常熟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粮食总产达24.3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3万亩次,水产品养殖面积保持在9万亩。

科技赋能成为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常熟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4.4%,自主培育水稻新品种48个,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3个。苏州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小院、江苏省首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全省唯一的水稻标杆示范基地创建项目……这一切,正为常熟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这个丰收节,常熟用“一只蟹”“一道菜”“一群人”“一串数字”讲述了一个江南鱼米之乡在新时代的振兴故事。丰收,不只是季节的馈赠,更是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人的奋斗共同写就的篇章。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