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张雨嘉
在常熟国际展览中心,一场名为“2025苏州科技时尚周·户外、时尚、科技”的主题展览正悄然重塑着人们对传统展会的认知。这场展览汇聚了50家参展企业与院校,其中既有凌迪、飞榴、LOOKAI等行业先锋科创企业,波司登、CrashBaggage等国内外头部品牌,也有拟落地常熟的重点企业,更有苏州大学等高校与研究院所带来前沿科技成果。展览没有泾渭分明的板块区隔,取而代之的是突破传统展会边界的“双螺旋结构”。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数字时尚学院院长、策展人金宏渊将这种流动的、交织的观展体验比喻为“双螺旋”——科技与时尚如同两条生命线,紧密缠绕、共同攀升,为户外产业这个充满活力的载体注入全新的基因。
展览以“科技骨架×时尚肌理”构建复合型展示空间,“缠绕”与“融合”的理念在展场的每个角落都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在科技螺旋区(T区),气凝胶、生物基纤维等新材料不再是实验室里冰冷的样本,而是观众可以亲手触摸、直观感受的互动装置;与之呼应的时尚户外螺旋区(F区)大胆地将冲锋衣、徒步鞋与日常服饰进行混搭,展示着“轻户外”生活方式的兴起——户外装备不再仅仅为了征服自然,更是为了融入都市,表达个性。
将“科技赋能”诠释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上海数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生动的效率革命:一只机械臂正对着一双运动鞋进行扫描,承载运动鞋的机械架可以360度旋转,与之相连的电脑屏幕上,鞋子的高精度三维模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同步生成。公司总经理茅旭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模式下,制作一支1分钟的3D产品视频需经历影棚拍摄、人工建模、场景渲染等繁琐流程,周期长达1至2周,成本动辄数万元,按秒计费的高门槛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数绱科技的自研“织云数智”解决方案通过AI机械臂与3D光谱扫描技术实现了物理材质的1:1数字化还原,将同样的视频制作过程压缩到惊人的20分钟,成本骤降90%以上。
“这不仅是降本增效,更是一种‘科技普惠’。”茅旭超强调。他们的野心在于,用这项已服务过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技术反哺服装产业带上的中小商家。他透露,公司已决定将国内首个产业带项目落地常熟,设立制造、扫描和数据训练三大中心,并计划利用公司的数据库和算力,与常熟共同培育一个专属的“产业带大模型”,赋能常熟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科技的硬核实力为产业筑牢根基,时尚的创意表达为其注入了灵魂与温度。在“时尚”模块区域,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金雪正用一滴水演示面料科技的奇妙——水滴在接触采用专利技术生产的速干面料的瞬间便被迅速导至外层,内里依旧保持干爽。“我们从过去的银离子抗菌转向了薄荷油、海藻提取物等天然解决方案。”金雪表示,功能运动是明确的方向,“未来我们将更专注于新纤维、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与此同时,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将古老的丝绸与年轻的数码印花技术结合,与苏州博物馆推出联名产品,让非遗以更时尚、更年轻的面貌走入现代人的户外旅行生活。
科技与时尚的深度融合最终指向的是户外产业整体能级的跃升。在“户外”模块区域,大为体育品牌展示了抗撕裂耐磨面料和智能调温科技绒,其发展目标与常熟政府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的蓝图紧密相连。
这一切的探索与尝试,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愿景。金宏渊表示,常熟作为全国唯一实现服装产业“线上+线下双千亿”的重镇,“双千亿”是转型起点而非终点——面对传统品类增长瓶颈与户外消费需求激增,城市正急寻新发力点。“这场展会就是常熟的‘转型桥梁’。”他指出,展会的参展主体涵盖本地龙头、拟落地科创企业、高校与技术平台,既能帮本地企业对接前沿技术,又能以产业链优势吸引创业者,还能让市民触摸“户外日常化”的新生活。其终极意义是让科技、时尚与户外理念扎根,为常熟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提供实招。
这场以“双螺旋”为内核的产业变革,正在织就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在不久的将来,来自苏州的户外运动服装不仅能陪伴广大消费者攀登高峰、穿越旷野,更能作为“苏州制造”与“江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走向世界。科技与时尚的深度融合将持续为户外产业注入蓬勃活力,开启属于常熟、属于“中国智造”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