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赫与常熟高新区共筑产城融合发展新蓝图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10/1710:24
来源:常熟新闻网

卡赫与常熟高新区共筑产城融合发展新蓝图

文/融媒记者葛洁

2014年6月,江洪芳从杭州来到常熟,来到卡赫清洁技术(常熟)有限公司担任物流总监。11年间,江洪芳坚守物流一线,亲眼见证厂区版图从一期到三期不断拓展、产品矩阵从家用赛道向商用领域强势突破、物流体系从传统手工看板升级为智能调度系统的华丽转身,更深度参与了企业与常熟高新区携手深耕实体经济,在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中双向成就、共谱新篇的征程。

“初访时,我便被这里的氛围打动。”江洪芳回忆,经朋友推荐参观卡赫时,企业整洁的车间环境、员工间高效的协作状态,让她果断决定来到常熟。当时的卡赫,作为落户常熟高新区的新锐实业力量,一期2.68万平方米厂房投用刚满两年,家用清洁设备正撑起生产主力。而常熟高新区已通过“3+1”主导产业体系建设,吸引了丰田、三菱等一批外资企业落户,正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

11年间,企业与常熟高新区共同成长。在常熟高新区“精准滴灌”的营商环境滋养下,卡赫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从一期的单一生产车间,逐步建成二期的国际物流中心、三期的滚塑配套车间,企业版图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铁站洗地机、工业高压清洗设备等商用产品占比逐年攀升,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在此过程中,智能化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推手。江洪芳所在物流部的变迁便是企业智能化升级过程的缩影。初到卡赫时,她发现物流管理还依赖手工操作,生产线需要物料时,工人手写纸条传递需求,“不仅效率低,几千种物料全靠记忆,还很容易错发漏发。”江洪芳介绍,2018年起,企业逐步淘汰手工看板,引入ERP系统实现电子化调度,如今已升级为智能物流体系。后台每3到5分钟自动计算产线物料需求,结合生产速度、库存状态生成指令,直连仓库叉车工的PAD终端,通过算法精准分配任务。“以前100个产线岗位要配15名仓库人员,现在只需9人就能高效运转。”江洪芳说,不仅人工减少了,物料错配率几乎为零。这份转型成果得到权威认可,2021年,注塑车间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22年企业跻身苏州市智能工厂行列,2025年再获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

产业攻坚期的磨砺,更淬炼出企业与区域共克时艰的坚韧底色。2020年至2022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挑战、人员调配遭遇考验,卡赫却在压力中实现逆势增长。“办公室团队主动下沉产线支援,安保部门每日为数十辆送货车辆提供通行保障,各部门没有推诿抱怨,只有无缝补位。”江洪芳清晰记得,最困难的阶段,员工们即便面对生产的不确定性,仍然提前到岗做好物料筹备、设备调试,“正是这份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让我们不仅平稳渡过危机,更守住了业务增长势头。”江洪芳动容地说。

企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常熟高新区的“阳光雨露”。“政府部门的调研很及时,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江洪芳深有感触。作为物流负责人,她常年与海关打交道,常熟高新区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让企业及时吃透通关便利化措施。尤其是在企业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的过程中,常熟高新区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荐优秀同行企业供其学习借鉴,同时联合第三方服务商和专家团队,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精准诊断服务,最终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了应用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区域配套的完善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多年来,常熟高新区的教育、医疗、居住、文体及商业等各类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曾经的工业区逐渐成长为宜居宜业的新城。

如今的卡赫,已从落户企业成长为区域发展的参与者。作为卡赫集团在中国唯一的独资厂,企业积极践行“本地生产、服务本地”战略,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更辐射东南亚。集团还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专为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开发适配产品,以本地化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国际化。面对新趋势,企业锚定锂电产业风口,计划加大相关清洁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力度,持续深耕常熟沃土。

从手工物流到智能工厂,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布局,江洪芳的多年坚守,是卡赫成长的缩影,更是常熟高新区“企业敢干、政府敢为”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崇尚创新、深耕实业的土地上,这样的共生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