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杨之洲
千年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滋养着常熟的产业沃土;千亿的汽车产业蓄势待发,开启驭“电”向“新”的时代篇章。
10月28日,常熟市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推进大会暨汽车电子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投用活动举行。常熟在大会上发布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倡议,诚邀“产业龙头”共建全链“协作网”,与本地优质企业协同发力,打造“制造在常熟、协作通全球”的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落子的战略锚点。
看大会·龙头云集孕新机
当前,汽车电子已从过去的辅助系统,跃升为决定产品性能、用户体验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载体和战略制高点。它不仅是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的“神经中枢”和“大脑”,更是未来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所在,牵动着从芯片、软件、硬件到整车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条。布局汽车电子产业,既是常熟顺应产业变革,推动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新而行的必然选择,更是抢占未来先机的战略之举。
此次大会上,航盛与高通强强联合打造的高通8775舱驾融合平台实现全球量产首发,其作为航盛从单域方案向跨域融合演进的里程碑成果,将为L3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平滑升级筑牢根基,是智能汽车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数字中枢,也标志着常熟在高端汽车电子领域已具备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化量产的双重能力。
同期投用的汽车电子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是航盛与奥托立夫合资项目、航盛集团高端制造事业部总部基地、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航盛声学华东制造基地等航盛四大项目的核心载体,承载着航盛集团打开高端制造通道、战略升级和践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使命,必将成为集聚高质量零部件企业的“强磁场”,为常熟产业规模化扩张并走出国门提供坚实载体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深汽车电子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圈在大会上正式成立。苏州坐拥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圳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两地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必将迸发“1+1>2”的聚合效应。
依托高通、奥托立夫、航盛等“行业巨人”的赋能,伙伴行动倡议一经发布,便得到瑞萨电子、三星半导体、耐世特汽车等众多知名企业的积极响应,充分彰显了产业界对常熟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
察常熟·全链优势强根基
时光回溯,皆为序章。2012年,奇瑞捷豹路虎落户常熟,为鱼米之乡开启了汽车产业发展序章。这一落子,并非偶然的选择,而是常熟产业土壤与整车龙头需求的精准契合,更成为其产业生态构建的“第一粒种子”。
在整车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常熟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在这块沃土向阳而生。截至目前,常熟已落地39家世界500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40个项目,全球汽车零部件前20强企业中的12家落户于此。
这些行业巨头的入驻,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技术,更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广阔的市场资源,通过与常熟本土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构筑了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座舱系统、汽车电子(智能网联)、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等6大零部件门类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同时,一个由90余家一级供应商、100余家二级供应商,共500多家零部件企业组成的高韧性供应链网络逐渐成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梯队和上下游体系,在国内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产业链的强韧,更靠“隐形冠军”的支撑与服务体系的护航。常力紧固件产品覆盖整车所有精密紧固需求,大陆系空气悬架装机量国内前三……全市50家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的关键力量。此外,英特模、格物、中汽研、佳世德等汽车测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测试到量产验证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声检中心、省汽车内饰产品质检中心等则精准覆盖声学、VOC等专业检测需求,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
产业链“全”、供应链“韧”、服务链“畅”,常熟汽车产业全链优势的形成,本质是一场“龙头引领+生态培育”的系统性实践。从引入奇瑞捷豹路虎搭建产业框架,到集聚全球巨头完善产业门类,再到孵化专精特新企业夯实产业根基,最后以专业服务平台打通“研产测”闭环,常熟构建的是相互依存、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这种全链条布局让“拼出一辆整车”成为现实,更让其在产业变革中具备了强大抗风险能力与快速响应能力。
观大势·驭“电”向“新”谋突破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与生态重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奔涌向前。常熟没有停留在既有优势上,而是以“先手棋”思维,主动拥抱这场变革,且成效显著。
今年,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创业板,这两大里程碑事件,既是常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果实”,更彰显了其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硬实力。目前,常熟以正力新能为龙头,动力电池年总产能超30GWh,已建产能占苏州全市比重超87%,在细分领域构建了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
下好“先手棋”,更要布好“智能局”。常熟在产品智能化领域重点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核心模块,补强智能车灯、域控制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关键链条。一径科技的毫米波雷达攻克智能驾驶4D前向远距离识别难题,安波福电子设立研发中心深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常熟产业的“智能浓度”,更让其深度参与到全球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竞争中。
从产品智能到全域智能,常熟正加速跨越。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和无人装备应用场景落地,以立讯机器人牵头成立苏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探索“龙头引领+创新驱动+场景应用”新模式;政企合作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48辆快递无人车在城乡20条线路常态化运营,让智能驾驶从“实验室”走向“真实路”,实现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的良性循环。
驭“电”向“新”,关键在于顺势而为和精准发力。常熟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赛道,集中资源优势,辅以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配送等场景探索应用,打造产能与技术优势。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让常熟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变革”中,实现了从“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跨越。
而今,常熟明确发出了聚焦汽车电子领域的信号——依托整车牵引,借力高通、航盛等龙头和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汽车电子产业优势,加速开辟新赛道,向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制高点冲刺。
赢未来·全要素护航创辉煌
栽好梧桐树,迎来凤凰栖。如果说“全链”优势是常熟的“硬实力”,那么“人才+载体+金融+培育”的全要素支撑体系,就是其吸引全球伙伴、赢得未来的“软实力”。
人才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常熟以“高端引领、梯队培育”为思路,依托UWC+创新岛、常春藤国际人才港等高能级载体,借助市创投联盟、青年人才座谈会等平台,通过“昆承英才”等计划,精准引进领军人才、精心培育应用型与技工型人才,构建起“金字塔式”人才结构,为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来了要有“用武之地”。常熟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及县级市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中新昆承湖园区、智算未来城、苏州·中国声谷为核心,打造“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配套建设新能源动力总成、长三角智能网联等7个专业产业园,让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发展空间。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为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常熟导入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中金上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辅以常创股权投资基金、吴越天使基金,形成覆盖“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人才从“创意”到“产品”、企业从“初创”到“上市”的全程跨越。
产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与生态的竞争——只有让人才有平台、有保障,让企业有空间、有资金,才能形成“磁吸效应”,吸引全球资源集聚。常熟的全要素支撑体系,就是以人为本、“让创新者无忧、让创业者有成”的长期生态。这种生态吸引力,也是常熟敢于向全球发出邀请的“底气所在”,也是其能与全球伙伴协同发展的“信心之源”。
从2012年奇瑞捷豹路虎落户开启序章,到如今新能源汽车产线升级交付、智能网联布局日趋完善、汽车电子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投用,常熟的汽车产业之路,是一部“筑巢引凤、生态育凤、协同兴凤”的进化史。今日之常熟,承长江千年不息之韧劲、纳万川归海之包容、怀奔涌向海的视野,以“百企千亿·领航登峰”大企业跃升行动培育龙头企业,以专精特新“育林参天”行动孕育创新力量,以《常熟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浇灌源头活水,借“人工智能+”大会之势汇聚英才,循着“碧溪之路”的改革基因,以常熟经开区、常熟高新区、虞山高新区三大开发区为产业核心承载区,常熟将同全球伙伴一道,把这片滋养产业的沃土打造成为全球汽车电子集成创新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