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10个老小区里楼道亮灯、80个高效充电桩走进菜场、32个小区实施半封闭智能停车、48座排涝站全面检查、166个小区业委会(物管会)成立、3.53万平方米“两无小区”改造……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但对于长期居住在琴川街道的市民来说,意义却不一般。
幸福指数无顶点,最是小事显担当!
今年以来,琴川街道将发展“大图景”与群众生活“小确幸”紧紧相连,开启“琴川善治‘微行动’守护民生‘大幸福’”行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硬招、真招、实招,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幸福答卷。
●“三步走”破局“停车难”,“慧治理”助力“微提升”
“放假回家看爸妈,老小区真不好停车”,城市空间有限,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不少走亲访友、自驾出行的车主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慨:停个车,怎么就这么难?
琴川街道湖苑新村四区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小区,周边商户林立。外部停车泊位启动收费后,“抢车位”每晚固定上演,让下班回家找不到车位的居民很是糟心。
如何用有限的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化解小区居民和商户之间的矛盾?琴川街道下定决心“微提升”,啃下这块“硬骨头”。
琴川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交警大队琴川中队、湖苑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代表相聚一室开启四方座谈,大家集思广益,对小区车辆管理方案进行讨论修改。“白天居民上班之后,其实车位空余很多,是否可以错时共享?”“如何保障小区住户能优先停放车辆?”……
汇聚群众智慧,齐心破困局!会上,“三步走”方案正式出台:成立业委会实现小区自治、改造硬件设施形成半封闭式管理、“错峰共享”停车管理。
居民车辆通过白名单免费停放,而外部商户及个人则采用包年包月或临时收费的方式停放。晚间下班时段,安装智能道闸管理系统,有效阻止外来车辆进入小区,确保居民回家有车位可停。不仅如此,湖苑新村四区进一步试点实施“慧治理”积分自治管理模式,鼓励居民通过文明行为获得积分并享受相应奖励。
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琴川街道将这一成功经验复制推广至25个小区、5个城中村、1个商住小区。“僵尸车”整治、消防通道畅通……智慧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故事越来越生动。
●楼道“一键美颜”,是“基础题”,也是“重头戏”
楼道虽“小”,却牵动“大民生”。
公共楼道作为社区居民每天进出的必经之路,其整洁与否与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日前,琴川街道绿源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小区楼道墙面清理粉刷行动,为楼道“一键美颜”。
党员志愿者们化身为“小小粉刷匠”,对楼道墙面先用腻子修复破损,再用滚刷进行刷漆工作,将楼道内边边角角处理到位。墙面粉刷过后,干净整齐的楼道呈现在眼前。“原来这楼道又灰又暗的,心情都受影响,现在亮了,心里舒服多了。”居民王先生说。
这也是琴川街道“环境微整治”持续推进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琴川街道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把这件“小事”带进了8011个楼道,处理了1554起飞线问题,对13882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了有效管养,新增了1597个智能烟感器、618个灭火弹、800个室外充电位……全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现在楼道灯亮了,我们晚上走楼梯再也不用担心摔跤了,特别安心。”去年6月起,琴川街道启动“照亮回家路”民生实事项目,为开放式老小区楼道增设节能感应灯,切实解决居民夜间出行难题。如今,湖苑、洪泾里、漕湖、虞东、虞园等10个开放式老小区已全面推广这一项目,累计惠及居民超过1200户。
不仅如此,针对楼道及绿化带等区域存在的易燃、废旧物品堆放问题,琴川街道创新住宅小区可回收物收运模式,在锦绣苑、锦湖花园等小区开展定期回收服务,并成功推广至街道50个小区,有效引导居民主动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减少易燃、废旧物品随意堆放,减少了小区的消防安全隐患。
“更新老旧设施、提升小区各项功能,是旧改工作的‘基础题’,也是‘重头戏’。打好了基础,才能为后续因地制宜增补服务、形成特色文化等打开更多可能。”琴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处处设备更新、一项项功能重塑、一个个“小幸福”正在升温。
●文明与商圈“双向奔赴”,让阵地群有形、有感、有效
文明如风,拂面无声。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2年前开业的琴湖溪里花园城是常熟首例滨湖文商体旅综合体,定位于“城市会客厅、文化新地标”。今年,琴川街道以琴湖溪里为基点,全力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商圈”,让文明实践与时尚消费交融,提升商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助推城市文明进步。
结合“‘琴’心予你”2024常熟文旅消费季活动,启动“文明琴川幸福夜”文明微集市;举办“‘琴’心予你非遗市集”,将篆刻、点彩剪纸、红木雕刻、创意书法等多元的非遗文化引入商圈;以琴湖片区为核心,精心配置儿童友好口袋公园、主题游乐场、实践基地等多元空间载体,打造琴湖溪里儿童友好街区……文明实践与商圈经济在这里“双向奔赴”。
琴川街道围绕“春风行动”“消防安全365”“学雷锋‘5’来做”等主题,精心策划并执行320余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52个校外辅导站,开展未成年人“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系列活动300余场,深耕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人,奋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实践工作重在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琴川街道正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为抓手,充分打开空间、想象与可能,汇聚力量、凝聚人心,以“特色阵地+丰富活动+惠民服务”把无形的文明“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实践“随处可见、随时可进、随手可得”。
●暖心志愿“微服务”,彰显城市“大文明”
如果说,文明是一座城市弹奏出的动人乐章,那么,一抹抹鲜亮的“志愿红”,便是“五线谱”中最美的音符。
在琴川街道胜湖社区,有一支“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每周一至周五晚6至8时,他们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有阵地空间,为周边存在“带娃难”问题的新业态家庭提供晚间作业陪写、文体活动陪玩、体育项目陪练等看护服务。目前,这支队伍已有15位热心奶奶,并吸纳在职党员、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等52名志愿者,惠及青少年480人次。
衡山社区“点灯四季乐见四邻”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群体,建起红色领航圈、银龄乐活圈、童心乐学圈等8个服务圈系,开展公益课程46次、便民服务32次、志愿服务58次。
洪泾里社区“暖心慰老夕阳‘洪’”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发动辖区低龄退休老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助老服务,每月开展走访谈心、节日慰问、水电检修等上门服务,惠及老人300余人次,开辟了社区慰老服务新路径。
兴隆社区“解忧+”便民服务站秉持“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设置有缝补铺、修理铺、蔬果铺、茶话铺等“解忧”铺子,深入居民生活,提供衣物缝补、小家电维修、农蔬直通车、茶水等精准服务90余次。
暖心志愿“微服务”,彰显城市“大文明”。琴川街道全力打造“乐善琴川”志愿服务品牌,各村、社区汇聚志愿力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老百姓需要的“小事”办好,真正让居民看得见实惠。
民生至上,向暖而行!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建设硕果累累,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琴川街道将继续从细微着眼、从细微出发、从细微发力,实施琴川善治“微行动”,全力将城市文明的“大文章”写得更加出彩。
(通讯员张添翼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