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旗帜铸根魂 永葆初心启新航 市委党校全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_常熟新闻网-今日头条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1/1309:12
来源:常熟新闻网

高扬旗帜铸根魂 永葆初心启新航 市委党校全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融媒记者张怡心

1月8日下午,常熟市委党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如期举行,参赛教师凭借各自的专业优势,上演了一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思政盛宴。赛前,所有参赛教师精心准备参赛课程,不断完善课件讲稿,反复试讲,调整赛前状态。课堂上,教师们仪态端庄,教学目标明确,宣讲条理清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款款,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近年来,市委党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守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紧扣中心任务,服务发展大局,勇于担当“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提高站位

政治方向坚定不移

党校是政治机关、政治学校,党校姓党是贯穿一切工作的灵魂。2024年,市委党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市委党校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三转三服务”深化提升行动等,深入推进“发挥‘熔炉’党建联合体作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书记项目、创新项目,确保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同时,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制定责任清单,建立定期研究分析制度,开展“训廉日”活动,加强作风监督检查,全力推进食堂阳光建设。此外,市委党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关计划和责任清单,推进思想引领、阵地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强化党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责任,推动意识形态课程全覆盖,筑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确保党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立足岗位

主责主业有声有色

在教育教学方面,市委党校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135”培养工程,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网上学习、开展校内试讲评教活动和教学竞赛、举办教学沙龙等,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赴基层宣讲554场次,受众达42029人次。此外,在充分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市委党校深化教学改革,发布教学安排及宣讲菜单,开发常熟历史人物系列精品课程,携手市融媒体中心推广课程,拍摄授课视频参评省总工会“双进”名师名品库,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名师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名师工作站成员及孵化对象能力提升,实施宣讲队伍扩容计划,新增苏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和名师培育对象各1名、累计各4名,工作站孵化对象代表常熟参加苏州市“百姓名嘴”理论微宣讲比赛荣获二等奖,工作站成员及孵化对象累计面向基层宣讲315场次,受众达23927人次。

干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市委党校健全培训合作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召开座谈会,参与编写《“红色沙家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与沙家浜培训中心等的合作,围绕沙家浜红色资源、苏州高质量发展实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等内容,打造三大特色培训专题。与市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并与苏州市委党校、苏州大学等建立深度合作,举办多类培训班次,受训人数众多。同时,不断优化培训管理服务,更新培训专题,增设现场教学基地,并深入挖掘和展示现有教学基地资源,打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的对外培训新模式,吸引了众多异地党政干部前来参加培训。

在科研咨政领域,市委党校高度重视课题申报,严格执行规范流程,有效提升课题申报质量,2024年成功立项多项课题,并顺利完成结项工作。组织教师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系列调研,坚持教研咨深度融合,将调研工作融入培训中,不断提升科研咨政的质量和水平。

争先进位

成绩受到广泛认可

市委党校在2024年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广泛认可。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党校人才,新增正高级讲师1名、累计2名,新增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三个一批”人才培养对象1名、累计7名,数量均位居全省县级党校第一,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搭建苏州首个“高校导师+党校名师+宣讲催化师+百姓名嘴”宣讲机制模式;构建苏州首家全域型宣讲网络体系,建成14家名师工作站分站,实现常熟各板块全覆盖;名师工作站基层理论宣讲场次居苏州第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

科研咨政成果丰硕,依托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向苏州市委、市政府报送《高质量推进“苏州·中国声谷”建设的建议》获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党校在新时代的担当作为,也为党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激励着党校全体教职工继续砥砺前行,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