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25年初,常熟启动专精特新“育林参天”行动,开展“播种、护苗、育树、造林、参天”五大专项行动,构筑全生命周期护航的生态沃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倍增成林、科创人才企业枝繁叶茂。本报今起推出《中小企业的大视野》系列报道,聚焦那些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在创新潮头踏浪前行、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开拓的中小企业,看它们如何在这片江南福地生根发芽、成材成林,以大视野谋长远,为常熟高质量发展增韧性、强动能。
文/融媒记者邹磊
在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的厂房里,鸿嘉精密模具(常熟)有限责任公司将模具加工精度“卷”到了头发丝直径的1/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家初创企业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创新精神,立志树立“常熟精度”新标杆,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迈进。
4月21日,记者走进鸿嘉精密模具(常熟)有限责任公司,其生产厂房内整洁无尘、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具厂“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作为2024年成立的企业,公司深耕精密模具设计制造领域,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汽车高精度模具及手机、平板等电子消费品外壳。
“自去年6月落地常熟,我们就将‘高端、精密、定制化’融入企业发展基因。”公司项目总经理李亚群说,在传统模具行业低价内卷的大环境下,公司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跨入精密模具赛道与行业巨头“掰手腕”。李亚群认为,精密模具制造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环节,这一细分领域依然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高精度GF自动化生产线是鸿嘉精密模具的“硬核”实力担当。公司从国外引进这套高端设备后,深入钻研先进工艺,持续提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仅需2人操作,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取件、传输、加工全流程,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线高度兼容五轴、三轴及EDM加工中心,无论是生产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还是光学模组,加工精度均能达到微米级,远超行业内“一丝”(头发丝直径1/10)的普遍标准。
鸿嘉精密模具选择常熟,是偶然,更是必然。“6年前企业在苏州打拼时,常熟提供的贴心政策和定制化厂房让我们十分心动。”李亚群说,不仅如此,在公司成立初期面临资金紧张、设备调试困难等问题时,常熟政府部门更是主动上门,积极帮助对接上下游资源,这份“雪中送炭”让企业坚定了扎根发展的决心。
目前,公司使用底楼的2000平方米生产车间来承接汽车零部件模具订单,2楼至4楼的场地均已铺设了环氧地坪,安装了单梁起重机等设备,为未来产能扩张埋下“伏笔”。李亚群透露,公司还将积极融入常熟当地产业链,为周边企业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依托前期精心打造的无尘厂区,公司正准备进军光学元件模具制造这一产业蓝海。
在追求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的同时,鸿嘉精密模具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公司将西方管理理念与中国工匠精神相结合,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鼓励员工考取专业证书、参加行业研讨会,并推行弹性工作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空间。李亚群认为,只有员工成长了,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扎根常熟这片创新创业热土,鸿嘉精密模具锚定“黑灯工厂”发展目标,矢志成为精密模具领域的“隐形冠军”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未来,公司将携手常熟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基地,集中力量攻克行业技术瓶颈;着力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以产业集群优势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