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 葛洁
“家门口有这样的托班,就隔一条马路,接送方便、性价比高,最关键是我的小宝在这里很开心、有成长!”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市民陈燕准时出现在琴川街道静海社区普惠托育点。把小宝接走前,她会和老师交流孩子当天的表现,了解孩子最新的进步。
本市目前已完成备案并投入使用10个普惠社区托育点,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静海社区普惠托育点就是其中之一。托育点按照“苏心托”设计方案进行打造,35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教室和室内活动室,还配有卫生间、保健室、配餐室、哺乳室、户外活动场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苏心托”是苏州市卫健委牵头打造的社区普惠托育品牌,通过盘活利用现有场地,探索“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培训、统一评价”的品牌化运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方便可及、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在常熟的10个社区托育点中,6处社区用房、2处国企资产均免费提供场地,2处减免一半租金,且这些场地的免、减时间长达5年,预计每年可为托育机构减少运营成本超过150万元。
不同于公办幼儿园优先保障“2—3岁托大班”,社区普惠托育点的服务模式更为灵活,可以面向6个月到3岁的孩子,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及延时晚托服务。在服务价格上,社区普惠托育点严格遵循政府指导价,价格亲民。以静海社区托育点来说,乳儿班2000元/月,托小班和托大班1580元/月。在特色活动方面,该点位还自主研发了生活自理、艺术活动、语言认知、探索活动、自然活动、体能训练等主题活动,助力婴幼儿在多元场景中实现能力发展。
为充分挖掘幼儿园空余学位资源,推动幼儿园托班应开尽开,2024年,本市出台《常熟市推进学前教育幼托一体化实施运行方案》。目前,全市共有58家幼儿园开设托班,其中公办园20家、民办园38家。实验幼儿园就是首批试点开托的公办幼儿园之一。
“很多人觉得还不到3岁的孩子,离开家人肯定会很不适应,但其实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很快就能较好地融入这里,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也感觉特别治愈。”站在托班教室外,看着孩子们在老师、保育员的陪伴下,或结伴玩耍,或自己探索玩具,园长顾逸飞的语气满是欣慰。
2024年春季学期,实验幼儿园开始面向施教区内2—3岁的孩子招收托班小朋友,每月1200元的普惠价格,很快吸引不少家长慕名而来。幼儿园改造出2间独立教室,根据托班幼儿生长发育特点,配备适龄化家具和玩具,还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保育师资格培训,为托班配备了1名专任老师、2名保育员,此外还有保健老师、后勤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生活化课程中,培养自主进食、如厕等良好习惯;在和同龄小朋友的玩耍中,适应集体生活;在和大中小班的哥哥姐姐互动中,体验“大手牵小手”的快乐……孩子们的成长显而易见。“我们发现上过托班的孩子,对比直接读小班的孩子,他们能更快适应集体环境,生活自理能力更强,也更乐于表达和主动交往。”顾逸飞说。
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发展,离不开国企赋能。
市文旅公司专门成立常熟市教投托育中心,优化整合公司托育资源,全力打造“1+N”国企托育服务模式。中心目前共运营16个托育点位,服务范围辐射全市各板块,并承担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积极开展家庭养育指导、婴幼儿早期发展、从业人员培训、机构质量评估指导等服务,助力托育行业回归公共服务本质。
目前,全市共有可提供托育服务的各类机构95家,可提供托位781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全市开设托班的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100%参加从业人员保育师培训并获证,园长100%参加托育机构负责人岗位培训,骨干100%参加托育服务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真正打造“托幼一体”的专业团队。
在近两年的托育服务宣传月期间,本市面向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了5000张总价30万元的托育服务免费体验券。适龄家庭领券后可在常熟辖区内择近选择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免费体验2次半日托服务,提升了托育的社会认知度、信任度。此外,本市2023年、2024年累计向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发放运营补贴超530万元、租金减免补贴70万元,“真实惠”保障了“真普惠”。
从社区普惠托育点的温情守护,到公办幼儿园托班的规范培育,再到国企品牌化运营的创新实践,常熟正以多元模式全力推进“虞城优育”品牌建设,将“幼有优育”的承诺转化为“家门口”的温暖现实。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家庭解决了“带娃难”问题,更以科学育儿理念托举婴幼儿成长,让普惠托育真正成为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