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从“工”到“匠”进阶之路_常熟新闻网-今日头条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7/1015:04
来源:常熟新闻网

铺就从“工”到“匠”进阶之路

文/融媒记者 张雨嘉

在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车间内,钣金加工区域机器嗡鸣。制造部系长顾玲燕一边巡检,一边为新员工示范操作要点。从普通操作工到技术骨干,再到管理者,她的蜕变密码藏在常熟工匠学院的培训记录里。“那些课程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初入职场的‘半吊子’技术员,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雨’。”顾玲燕坦言。

当创美工艺生产自动化率突破90%,“智改数转网联”对技术工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徐治平见证了工匠学院成为员工成长的快速通道。他说:“职工的机器人操作水平大幅提升,直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企业建学院:精准锚定产业“新风口”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市总工会于2023年12月与龙腾特钢集团联手共建常熟工匠学院。这座坐落于龙腾特钢北科大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培育基地,将学院直接嵌入企业腹地,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工匠学院的显著标识。

“这既落实了省总工会建设要求,更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黄晓刚介绍,学院以“赋能筑梦匠心无限”为主题,立足“服务产业链、支撑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聚焦常熟产业定位,构建起“理论+实操”的精准培育模式。学院配备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等9大实训室和2个实训区,形成机电、虚拟仿真、机加工三大核心配置体系。

2025年4月,学院首期智能制造项目制培训班在龙腾特钢研发中心启动。聚焦“新风口”,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操作等课程吸引了全市技术精英。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设计合理,注重实战操作,能力提升立竿见影。

“课程设置既紧扣当下制造业热点技术,又前瞻布局未来趋势。”龙腾特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常熟工匠学院执行院长朱永坤指着实训室介绍。学院在2024年开展了4期9个班次项目制培训,培训职工324人;2025年计划开设5大类13个工种课程,目前已开展工业机器人、三维设计等5个班次培训,并创新推出电工双证、无人机驾驶等7个考证班次,构建起“培训+考证”的晋升阶梯。


体系化育人:打造产改“常熟模式”


2025年6月,常熟产改工作部署推进会现场掌声雷动。工匠学院4家新分院被正式授牌,覆盖职教中心、滨江职校等职业院校,形成全域覆盖的培训网络。黄晓刚描绘蓝图:“今年计划培训36班次、2000人次,最大突破是联合人社部门打通‘培训+考证’全链条。”

6月中旬,在常熟市工人文化宫,50名学员正进行无人机矩形飞行考核。理论考场内,学员们专注答题;实操场上,学员们操作无人机完成水平平移、四面悬停等动作。“课程从法规安全到复杂环境应对,覆盖十大核心能力目标。”现场考官介绍。160名学员分四批参与培训,通过考核者将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投身航拍、巡检、测绘等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领域。

“以技润心,以赛育匠”成为常熟产改的鲜明标识。“常工名匠”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已发展为35个竞赛项目,吸引1600余人参赛;被纳入苏州“吴地工匠”体系的市级竞赛。竞赛与培训的深度融合,激活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在实训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匾熠熠生辉。常熟已建成85家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强大辐射效应。同步推进的“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构建起“工会统筹、部门参与、企业支持、社会响应”的服务体系,虞山街道“1+4+N”服务队、辛庄镇高校联动平台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截至2024年底,112位劳模工匠累计服务企业140余家,培训职工2790余人次,攻克技术难题1147个。

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蓬勃开展。龙腾特钢的“石灰澄清液脱硫回收利用改造”项目通过优化脱硫工艺实现废液资源化利用,成为职工“五小”创新的典型代表,2023年获评江苏省“节能降碳进班组”优秀项目。群众性创新热潮在常熟的工厂车间一线涌动。十余年来,常熟累计涌现“五小”创新成果1000余项,其中20余项获苏州市级以上荣誉,彰显了一线工人的创新智慧。


尖兵筑基石:锻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支撑。常熟产改持续聚焦“3+5+2+N”产业布局,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条从“工”到“匠”的进阶之路,正为常熟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实的人才基石——当千万个像顾玲燕一样的奋斗者在产改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常熟产业的壮丽新篇已然展开。

从企业车间到职校课堂,从技能竞赛到创新工作室,常熟产改以体系化思维重塑产业工人成长生态。它以工匠学院为轴心,转动培训、竞赛、认证的齿轮,让“赋能筑梦”的承诺化为每位工人技能提升的阶梯,更让“人才红利”成为这座智造名城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