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江南田野,初见惊艳,扎根笃定,成长浩荡。这里是辛庄——桨声灯影处有乡愁,深夜灯火里有暖意;四季流转中见奋斗,科创智造间显美学。德善文化温润一方,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共舞,新质产业与新兴生活交融,人们逐浪时代,奔涌向前。
“来了就是辛庄人!”
创业者在104平方公里热土上抉择;科研人员在现代化实验室里突破;产业工人在智能产线上精益求精……每一个与辛庄相拥的日子,都在书写“共成长”的生动篇章。
即日起,本报推出《我与辛庄共成长》栏目,邀您聆听无数个“我”与辛庄双向奔赴的故事,细数成长足迹,同频城市心跳。
文/融媒记者黄佳
城才无界筑梦同行
2021年之前,在无锡工作生活的姬腾飞没有想过,他会和朋友一起在常熟创业,在辛庄镇开启人生的下一个篇章。
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孵化3年后,苏州三林万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产品批产验证阶段,搬迁至临港常熟·绿洲芯城。公司正与多家重型发动机公司合作,用全新的SROLLER可变气门技术,有效降低重型卡车的油耗和整车排放,同时实现高功率制动,解决重型卡车在长下坡路段刹不住的痛点、难点,为重型卡车的行驶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市场上很多重型卡车依靠刹车片和普通制动器来制动,但在长下坡路段,卡车的惯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刹车失效,存在安全隐患。”苏州三林万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东日介绍,更好的制动方式是依靠发动机高功率制动功能来制动,比如最新奔驰卡车装配的高功率缸内制动系统,但目前此领域被美国公司垄断。
三林万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可变气门系统,在重型柴油机、气体机上均可实现超700马力的制动力,较现有缸内制动产品性能提升超50%。一旦完成整车耐久性测试,该系统很快将进入整车配套,实现量产。
“常熟是我们的福地。”苏州三林万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姬腾飞说,前几年他带着技术走访了很多企业,希望能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广该新技术,但都被拒绝了。只有金东日与他一拍即合,还在常熟找来了投资人,帮助初创企业渡过了难关。
把公司落户在位于常熟市区与无锡市中点的辛庄镇,是两位合伙人30分钟内就作出的决定:这里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节点,是常熟“一主一副”城市格局中的重要副中心;这里15分钟可达苏州北站,30分钟可达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无锡,45分钟可达上海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上海浦东机场,交通要道环绕四周,让梦想一路畅行。
在通达四方的路网上,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普瑞川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达是书写“双城记”的另一位作者。
2020年,同样在苏州大学任教的常熟科技镇长团团员胡海燕,向李伟达郑重推荐了辛庄镇。接着,镇招商专员迅速来到初创的普瑞川进行考察,向李伟达送上“邀请函”。2021年,普瑞川获评常熟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类人才项目,获得项目直接综合补助超过200万元的礼遇“红包”。
苏州大学作为科技镇长团的派出高校之一,与辛庄镇企业保持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普瑞川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教授技术团队,致力于研发生产机械传动部件、机器人相关执行器件。出孵后,企业搬迁至天洲智慧云谷产业园,今年上半年订单额超1000万元。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块土地时刻准备着,为飞翔的鸟儿们提供安巢的茂林。辛庄拥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汇聚工业企业超1200家、规上企业198家,今年1—6月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3.13亿元。7.54平方公里的常熟南融科创区,正日益成为面向沪苏的先进制造业与创新产业集聚高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苏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辛庄)产业化基地平台和南京理工大学-常熟技术转移中心,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辅导体系,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资讯、金融融资、企业管理、技术中介咨询、项目申报、商务开拓等一系列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人才驱动产业蝶变
在常熟,人才驱动下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就像不可分割的两面,紧紧交融、激荡澎湃。
去年底,2024年度第二批常熟市“昆承英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名单公布,“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稀土厚膜型高压液体加热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创业领军项目负责人王振莉成功获评B类人才。该项目颠覆传统陶瓷加热技术,为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电量衰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王振莉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常熟媳妇”。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深耕多年后,她得出了一个感悟:“理工科的思维都是相通的,技术创新不仅会发生在新领域,更应该为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赋能。”通过千万次测试调整,优化流道设计、提升焊接工艺、改进材料性能,王振莉团队“用产品说话”,成功进入国内销量排名前五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供应链。目前,该项目的产品已申请10项专利(4项发明、6项实用新型),取得1项软件著作权。
在传统制造领域焕发异彩的苏州博运阀门有限公司自落户辛庄以来,不仅成功获评常熟市“昆承英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近3年开票收入也实现了连续翻番。去年,公司被纳入规上工业企业库,同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运阀门设计生产的高性能蝶阀能实现100万次以上开合及双向密封,并能在零下196摄氏度和800多摄氏度的极端温度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
“阀门虽然算是传统制造业,但也会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国产化替代十分必要。”苏州博运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林说,“博运阀门始终对标国际一线品牌,产品已远销欧美,未来还将继续往专精特新之路上走。”
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苏州晶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内,研发总监胡磊带领团队又有新突破。公司研发的PI(聚酰亚胺)显影液回收系统,让生产过程中的显影液能够循环使用,既解决了废液排放问题,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中国工业已经从‘从无到有’阶段发展到‘从有到精’阶段。只有走专精特新之路获得持续的技术积累,才能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竞争力。”胡磊说。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7月10日,常熟以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奏响了创新与人才的交响曲,也见证了常熟人才总量突破47万大关、高层次人才达4.5万、国家级领军人才有81人的显著成效。
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带来一个项目、创办一批企业、发展一个产业。目前,辛庄镇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江苏省瞪羚企业7家;获评省级及以上双创人才项目11个,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11个、苏州青年科学家1个,常熟市双创领军人才项目42个,数量居全市板块前列。
生态留才辛庄“FIRST”
“产业园的食堂非常好吃,客人来了我们都在食堂招待。”金东日说。
“这里的政策兑现不打折扣,入职的年轻人有地方住、有地方玩。”李伟达说。
“我们选择落户常熟,主要是辛庄镇的服务太好了。从厂房租赁到生产配套,再到手续代办,镇里帮助我们解决了一系列前期问题。”郭建林说。
“我的博士同学留在高校成为导师后,会推荐学生来晶洲装备应聘。现在我有很多‘师侄’同事。”胡磊说。
常熟始终秉持诚心聚才、悉心育才、倾心留才的理念,全力为各类人才构建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作为辛庄镇营商品牌,辛庄“FIRST”意为更亲商(Friendship)、更主动(Initiative)、更快捷(Rapidity)、更周到(Service)、更智能(Technology),用“最懂你”也“最宠你”的一项项举措,充分表达常熟的情真意切。
“我们聚焦人才‘关键小事’,提供‘管家式’服务,致力于构建全链条、专业化、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辛庄镇党委书记周振洪说。
今年4月,由苏辛(常熟)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占地74亩的辛创智汇产业园一期项目启动建设。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高标准产业园区,还将成为青年人集聚的时尚社区,营造“制造+生活”的复合生态,为辛庄镇产业园图谱再添璀璨。
生态留才,让每平方公里都孕育创新奇迹。这片土地,还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链接中外,让人才的脉搏与时代的浪潮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