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邹磊徐鹤冯碧珩)“秋老虎”带来的高温持续“烤验”虞城,从电力保障到乡村治理再到水产养殖,本市各领域纷纷亮出科技“法宝”——“无人机航母”让电力巡检告别“烈日登塔”,“空中网格员”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专业技术指导为水产养殖撑起“清凉保护伞”。各地各部门以智能手段应对高温挑战,守护民生与生产安全。
8月27日上午9时,户外热浪翻涌。海虞北路的一处电力杆塔旁,一辆印有“网际天鹰”蓝色标识的车辆停在路边。车顶升降台缓缓升起,4架无人机依次解锁、升空。这是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专为基层一线巡检配备的输电线路移动式无人机智能巡检成套装备(又称“无人机航母”),输电运检班的巡检人员正准备用它们开启一场高温下的巡线任务。
记者走进“无人机航母”的操控车厢,凉意瞬间驱散了户外的燥热。车内4块高清屏幕整齐排列,实时回传着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塔头的绝缘子、塔身的销钉、整座杆塔的全貌以及周边植被、地形等环境细节,均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前我们高温天巡检时浑身是汗,现在在空调车里操控遥控杆、分析实时画面,就能完成巡检。”巡检人员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告诉记者,若需深入排查,无人机还能快速更换红外镜头,对导线接头等关键部位进行精准测温,及时发现隐患。
作为基层巡检的“科技利器”,“无人机航母”的技术优势不止于“可视化”。其搭载了自适应优化技术,能在高温天气可能出现的气流扰动中,始终保持拍摄画面的稳定清晰;多机型自由切换功能,可灵活应对日常巡检、夜间特巡及激光测绘等不同的任务需求。更关键的是,升级后的自适应抗扰降落算法,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起降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为巡检工作加上“双保险”。
机器替人带来的效率变革尤为显著。据了解,“无人机航母”的精细化巡检效率每天可达60基塔,是传统人工登塔巡检的6倍。以往人工巡检一座杆塔,需1至2小时,且线路往往要停电配合;如今借助无人机,3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座杆塔的全方位检查,且无需停电,既减少了巡检对居民和企业的用电影响,又让供电可靠性迈上了新台阶。“以前夏天一天最多巡检10基塔,现在效率翻了好几倍,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问题上。”巡检人员表示,科技让基层一线告别了“高温烤验”,让他们在安全、清凉的环境中高效地完成巡检任务。
“陈家塘宅基水塘有漂浮物,需跟进处理。”同日上午,辛庄镇村委会办公区内,网格员周锋正盯着电脑屏幕,细致核对“数字乡村无人机巡检”平台推送的当日工作清单。看到这条新提示,周锋立即拿起手机、骑上电瓶车,循着定位抵达水塘边。蹲身仔细查看后,他松了口气,水面漂浮的是自然脱落的落叶与水生植物,无需特殊处理。
不同于过去“凭经验、靠脚步”的人工巡查模式,如今无人机化身灵活的“空中网格员”,正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慧动能——它们不仅帮地面网格员“减负松绑”,更将巡查工作升级为“空中+地面”的天地一体联动新模式。
根据新方案,每天清晨,无人机会按既定航线巡航全村,将采集的全域影像数据实时上传至系统,后台会用智能算法对疑似问题进行筛选比对,并自动生成带精准定位、附现场图片的工作清单,这张清单便是网格员线下核查的“精准导航图”。周锋坦言,过去纯靠人力巡查时,村里的灌木丛深处、河塘拐角等“视觉盲区”常被遗漏,遇上高温天,人一圈走下来浑身湿透,效率还低。无人机的加入,相当于给网格员配上了“空中眼睛”,能俯拍覆盖人力难以抵达的区域,把隐藏的问题精准揪出来。
这场治理模式的升级,始于去年5月。当时,张家桥村依托“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成无人机飞控基站,正式启动“空中网格员”基层治理项目。如今,无人机与地面网格员的配合愈发默契,已形成“空中巡查发现问题—系统精准派单—地面快速处置”的闭环机制。从一村试点到全镇推广,如今的辛庄镇已建成6套无人机飞控基站,构建起更完善的低空智慧治理体系。
科技还为水产养殖撑起了“清凉伞”。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给河蟹生长带来了严峻“烤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深入塘边走访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科学调控水位、优化水草生态、实施精准投喂。
在辛庄镇金荡村千帆生态渔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的河蟹养殖基地上,工作人员正将微生物菌剂均匀泼洒入塘,以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高温天气下水质易恶化,菌剂能有效分解有机物、抑制有害菌繁殖。近期该基地还采取适当加高水位、增加浮萍等策略应对高温。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何奇也出现在塘边进行技术指导。在现场查看情况、了解公司现有管理措施后,他对公司目前的管理成果给予了肯定,水塘的水草和水位管理得当,当前塘中河蟹蜕壳生长正常。随后他根据情况就下阶段生产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意见。
针对目前的生产,何奇表示,做好高温养殖管理是保障增产增收的关键。高温天气时,养殖户应将池塘水位尽可能加到最高位;要定期使用生物底改剂,配合使用生物制剂及有益藻类,分解有机质,调节水质;投喂时要选择新鲜饲料并搭配少量植物性饲料,投喂时间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7时至8时水温降低时段为宜;还要做好保溶氧工作,通过菌藻平衡促进藻类光合作用,同时科学应用增氧机来增加池水溶氧,备好颗粒增氧剂以应急。此外,近期养殖户还要加强巡塘工作,确保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