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制造”尽显硬核实力_常熟新闻网-今日头条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1114:51
来源:常熟新闻网

“常熟制造”尽显硬核实力

文/融媒记者 张怡心

桥面距水面62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的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这座创下“世界最高桥梁”“世界最长山地峡谷斜拉桥”两项“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正成为中国基建的新名片。

鲜有人知的是,在大桥从峡谷间拔地而起的1200多个日夜里,来自安利马赫垂直输送设备(常熟)有限公司的施工升降机,以安全运行超5000小时、零故障的硬核表现,全程守护建设者的垂直运输安全,成为大桥“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云端伙伴”。如今设备功成身退,其背后不仅是一段攻坚克难的建设故事,更彰显了“常熟制造”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底气与创新实力。

缘分起点:从云雾到花江,一场“信任接力”

安利马赫与花江峡谷大桥的渊源要从另一座“世界之最”——云雾大桥说起。云雾大桥是世界最高折H型索塔桥梁,施工条件堪称恶劣:安装面不规则、附墙距离差达4米、最长附墙近7米,310多米的安装高度更是相当于100层楼高。面对这样的“硬骨头”,安利马赫团队没有退缩,多次奔赴现场与合作方重庆川投租赁反复打磨方案,最终让自家升降机顶住考验,在两年多的服务期内保持稳定运行,不仅赢得了项目方的一致认可,更在桥梁建设领域打响了“安利马赫”的名号。

“花江峡谷大桥开工后,项目方主动找到了我们。”回忆合作契机,公司总经理张愉恩仍难掩自豪。凭借云雾大桥积累的口碑,加上前期专业人员深入花江峡谷实地勘测、定制技术方案,安利马赫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接过这场“信任接力”。

技术攻坚:狂风下的“零故障”记录

花江峡谷的自然环境给升降机运行出了道“难题”——这里常年风速高达14级(强台风级别),瞬时风力超12级更是常态。对迎风面大的升降机而言,这相当于要承受“汽车以200km/h飞驰时的风阻”,对结构强度、用材质量的要求达到了行业“天花板”。

“但我们没有做额外加强设计,因为安利马赫的产品本就经得住考验。”安利马赫的自信并非空谈,背后是近80年的技术积淀与严苛的设计标准。早在项目前期,工程师团队就深入研究当地地质地貌与水文信息,按“百年一遇的风速和地震强度”进行计算,最终确认标准产品即可应对极端环境。2018年温州北口大桥的服务经历更印证了这一点:当时两台安利马赫升降机在16级台风“玛利亚”中稳如磐石,未受丝毫损伤。

更令人称道的是,服务花江项目的几台升降机,还是从云雾大桥“退役”的设备。尽管安利马赫产品设计生命周期长达25年,设备仍属“壮年”,团队却丝毫不敢懈怠,进场前将主机全部运回常熟工厂,进行近一个月的全方位保养与校验,对每个部件逐一排查、及时更换,最后再到测试塔上完成复检——如同给将士安排实战演练,只有完全达标,才能奔赴新战场。正是这份严谨,让设备在花江峡谷3年零2个月的高频率运行中,书写了“零故障、零停机、零困人”的完美记录。

服务保障:物联网监测+驻场协作,破解“千里救援”难题

花江峡谷大桥地处偏远,升降机作为唯一的垂直运输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如何破解“距离远、响应慢”的痛点?安利马赫给出了“数字化+本地化”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为设备搭载远程GPS与物联网监测系统,常熟工厂可实时掌握运行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工程师能第一时间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团队与桥梁起重设备领域的专业服务商重庆川投租赁深度协作,由川投安排驻场人员。张愉恩说:“我们远程传‘诊断报告’,他们现场‘做手术’,第一时间就能解决问题。”这种“隔空指导+就近响应”的模式,让设备在早晚温差超25℃的极端环境下,始终保持稳定运行。

安利马赫产品的亮眼表现,背后是十余年的厚积薄发。2006年,安利马赫在常熟设立工厂时,还需从瑞典引进全部产品;5年后,团队发现欧洲产品难以适配国内市场,果断成立研发中心,开启自主创新之路。如今,常熟工厂95%的设备实现“本地研发、本地生产”,产品每两年迭代一次,技术创新始终是安利马赫的一张王牌。

公司自主研发的“MyAlimak”系统,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前期可用在线软件校验安装安全,中期通过远程监控实时掌握设备状态,后期客户扫码即可获取电子手册与保养提醒。哪怕设备远在中东、印度、南美,常熟工厂也能通过系统远程指导维护。

从服务世界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的温州北口大桥、世界第一拱的天峨龙潭特大桥、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的黄茅海大桥,到刷新川滇两省索塔高度纪录的四川宜宾新市金沙江大桥、长江上最宽钢箱梁悬索桥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创10项世界之最的深中通道和取得5个世界第一的狮子洋通道……安利马赫的“足迹”遍布中国基建的高光时刻。“花江项目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展望未来,张愉恩表示,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让常熟制造的垂直输送设备,在更多世界级工程中绽放光彩,为中国基建走向世界注入“常熟力量”。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