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 杨之洲
以“小切口”破除民生堵点,用“小投入”办好关键实事,让“大民生”的暖阳洒遍每个家庭。
年初,经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通过,市政府计划实施8大类24项民生实事项目,合计66个子项。目前,21个子项已提前完成,13个子项预计于三季度完成,32个子项预计于四季度完成,幸福底色愈发浓郁。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辛庄镇对接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教学资源,让苏韵评弹、非遗体验、农业科普等课程登陆课堂,让暑期班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围绕青少年爱心暑托,全市搭建完成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位178个,服务青少年4.1万余人次。围绕拓展学前教育服务,全市新增托位614个,招收托儿1137名,培育完成5所具有示范性的幼托一体园所。围绕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建成2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12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改造提升,完成694个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医疗健康,事关每位市民。目前,市第二人民医院海虞南路院区门诊楼改造完成,门诊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了医保咨询、预约挂号、预检分诊、导医导诊等功能,实现“一窗通办”;门诊药房引入智能化药品配发设备及麻醉药品管理系统,提升药品管理效率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市民就医便利性与体验感。围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市已建设完成支塘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一站式服务中心;围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我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让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亲密伙伴”。
文体教育,打造城市IP。今年,“小而美”的村跑吸引了《瞭望》新闻周刊关注,更成为常熟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围绕丰富文体教育活动,全市开展229场文化惠民演出,惠及4.1万人次;开设市民艺术夜校,春、夏季夜校累计开设43门课程860课时,惠及4150人次。围绕精品体育赛事组织,我市举办省、苏州、常熟三级文体赛事32场,组织村跑等全民健身活动36场。围绕扩大学位供给,我市为各类人才子女提供1197个公办学校学位,为外来用工子女提供8654个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学位。
精准帮扶,照亮前行的路。一个孩子的微心愿,或许只是一本课外书、一次和父母的游乐园之旅,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期待。点亮微心愿,照亮的是他们前行的路。通过实施困境青少年儿童圆梦工程,全覆盖征集微心愿,全市帮助118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支持30名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行非义务教育,建成10间困境青少年梦想小屋。我市还实施残疾人特别帮扶计划,建成海虞镇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我市举办大型公益招聘会4场,新增100名以上残疾人实名制就业;实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推动大龄孤独症儿童社区日间照料点建设。
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幸福家园。“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改得满不满意”,都由群众说了算。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相关部门引导居民参与从设计方案征询到质量安全监督的全过程,改出居民群众满意的“新家园”。今年,我市正推进绿源、衡山、上塘街3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覆盖居民545户。我市稳步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和市政管网改造提升工作,更新竣工308台住宅老旧电梯,推进100台公共场所电梯现场安全评估和整改,完成7个老小区低压燃气庭院管、立管升级改造,新建燃气管道489公里,让居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安全。
聚焦优化便民服务,今年以来,本市实施就业服务促进行动,新增城镇就业超2.1万人,重点群体实现就业超81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7600人次;动态保持现有16家青年驿站高质量运行。
畅通群众出行方面,沪武高速扩建、海太长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通苏嘉甬铁路常熟西站枢纽连接线工程已启动建设;经开区直航中心投用,开通低空特色航线2条。
聚焦提升城市安全,我市已完成2.7万人次的安全培训、技能实操教学,完成青莲路、八达市场周边、湖泾新村等易涝区域排涝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和路口风险隐患治理,建成15家“智慧安防校园三级标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