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张雨嘉
面对深度老龄化挑战,常熟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为指引,聚焦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需求,从基础保障到服务升级再到价值重塑,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交出了一份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常熟答卷”。
●基础保障筑基:从“单点帮扶”到“系统兜底”,筑牢老年生存安全防线
“以前家里地面滑,我总怕摔着,现在装了扶手、铺了防滑垫,政府补一部分,村里出一部分,我们自己花得很少,住着踏实多了!”家住沙家浜镇的李阿婆,是常熟“五个一点”适老化改造模式的直接受益者。2023年2月,全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会在常熟召开,首创的“政府补一点、村(居)委出一点、家庭掏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模式,打破了传统“政府包办”或“家庭独担”的局限,让适老化改造从“少数人受益”走向“多数人覆盖”。
这一模式背后,是常熟对老年群体基础生存需求的系统回应。截至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超1.2万户,年均改造量居苏州各区市首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69部、发放补贴934万元,228幢老旧楼道完成感应灯安装,从居住环境上守住老年人安全底线。在保障体系上,常熟构建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障+长期护理+惠老保险”的多层防护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老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较2020年增加945元/人;长护险将重度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次数提至每月18次,辅具租赁费用报销85%。此外,近4000名持证社工构建起“每千名老人配10.39名社工”的服务网络,福彩公益金投入老龄事业比例超55%。常熟从资金、人才、政策多维度,为老年人筑牢了“老有所养”的生存根基。
●服务升级赋能:从“单一照护”到“医养康养融合”,提升老年生活品质能级
“不用跑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做动脉硬化筛查,查出问题还能及时跟进干预,这服务太贴心了。”琴川街道居民王阿婆口中的免费筛查,是常熟“琴川愉养”康复工程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范例项目,它不仅为60周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动脉硬化、眼底及认知障碍免费筛查,更通过“固定站点+流动服务”“城区先行+乡村延伸”的模式,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超40%指标异常老人得到及时医疗干预,数十位老人因早期发现病症消除了健康风险。
这一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常熟养老服务从“满足基本照护”向“追求品质生活”的跨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本市推进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全市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床位、护理能力量质并升。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养老机构22家,其中公建公营1家、公建民营13家、民办8家,床位总数达79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100%;引导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道)全覆盖,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便捷性、可选择性大幅提升。
在健康支撑上,常熟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照护”全周期体系: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为71.9%、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85.9%,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4.19%;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老年医学科,琴湖惠民医院挂牌苏州市老年医院;2025年新增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家、省级优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家,全市累计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2家、优秀机构15家;推进市二院和琴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从“治病”到“愈后照护”的延伸。
在服务供给上,常熟推动“医养+文旅”深度融合:依托虞山尚湖旅游资源,琴川光虞颐养院、九如城颐养院等机构开发了康养旅居项目,吸引许多“夕阳红”旅游团前来体验;启动“愉养助餐”专项行动,建成72个助餐点,年提供服务近15万份,让老年人不仅“活得健康”,更“过得舒心”。
●价值重塑提质: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构建老年友好价值生态
走进支塘镇蒋巷村,“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里,有的老人正排练文艺节目,有的老人聚在一起闲聊喝茶。村口的老年友好公园里,健身器材旁满是欢声笑语。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蒋巷村的“基本养老+”多维服务模式,不仅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典型案例,更生动诠释了常熟养老从“服务供给”到“价值激活”的进阶——在这里,老年人不再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对象,而是社区活动的参与者、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这种“主动享老”的生态,正覆盖常熟城乡每一个角落。在社会参与层面,常熟建成27个老年大学项目点,开设课程217门、提供学位1.69万个,2024年老年教育活动参与者达15.68万人次,占老年人口比例超41%;“老年学雷锋互助志愿服务总队”118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医院导医、文化惠民一线,退役军人“老兵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50余场,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的“银龄互助”活动常态化开展。
在生活便利与精神满足上,常熟打造全场景友好环境:开通52969696出租车电召专线,全市低踏板公交车总数693辆,占比已达67%;建成体育场地9075个、健身步道1316.8千米,大部分中小学的运动场馆向社会开放;“文化退管”品牌推出“留声计划”“乐龄游学”等项目,42期“我们退休啦”节目覆盖45万退管对象,让老年人在学习、奉献、娱乐中实现自我价值。
从筑牢生存底线,到升级生活品质,再到激活生命价值,常熟以“常熟·愉养老”服务体系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随着银发经济、康养旅居等新业态的持续推进,这座城市将继续以递进式服务升级,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