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春走基层】80后第一书记:把脱贫当成工程干

沿着江苏扬州市沿湖大道一直往北,开过烟波浩淼的高邮湖到达高邮,再转上333省道往东,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三河村——过去一年里,沈寅飞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沿着这条路线赶在8点前来到三河村村部。这里,是这位80后担任第一书记的地方。

谋发展要先开“脑洞”

三河村是个经济薄弱村。当地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稻麦和外出打工,村集体收入一年18万元,承担村级日常开支也是勉强够用,另外还欠有160万元的外债,最惨的时候,电话费都交不上,更别谈给村民办事了。

帮助三河村摘掉穷帽子,是沈寅飞担任第一书记后的当务之急。朋友的来电给他打开了思路:朋友单位要搞植树节,想从他这里买点树苗。想起进村两旁的道路上确实有树,沈寅飞连忙答应下来。没想到到村里一问,这些树苗不属于村里,是镇里栽的行道树。眼看着眼前的财路要断,沈寅飞脑子一转,想到就在三河村10分钟车程之外的江都区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市场,可以从那里进货!最后,尽管这笔生意只赚了5000多元,却让沈寅飞意识到可以围绕绿化做做文章。

沈寅飞原本在省国信集团高邮热电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管理。“近几年扬州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量很大,村里就有不少村民有绿化栽种经验。”沈寅飞决定在村里成立绿化工程队,对外接工程,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说干就干,他不仅马上行动组建了绿化工程队,还把三河村经济合作社这个经营平台利用起来,村民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打入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行业。2018年,通过市场化招评标,工程队竞争到了5个单子,总签约合同金额74.5万元。

三河村稻米、西瓜等农产品质量不错,沈寅飞通过合作社收购过来,统一出售到扬州一些大企业,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种粮大户赵明松一年两季一万多斤的粮食,全都交给合作社收。“价格比粮贩子高点,还不用自己跑,省心。”赵明松信任沈寅飞,还因为这个小伙子指导他用插秧机插秧,“机插之后产量高了,大米的品质也更好。小伙子很神!”

想干事先抓精气神

长得斯文,年纪又轻,对沈寅飞这么个“小匣子”(扬州话小孩)来当第一书记,村干部刚开始或多或少带着点审视的眼光。

很快,镇里在村里的水利设施建设开始了,沈寅飞主动要求跟着村党支部书记孟荣忠去看看现场,没想到工程建设出身的他,不仅看出了门道,还提出了不少专业的建议,让人刮目相看。

随着绿化队不停地接活,大米、西瓜卖出好价钱,大家对这个“第一书记”越来越认同。

“脑子活,有思路,还肯吃苦。”孟荣忠说,有一次为了赶完一个急活,村干部们和沈寅飞齐上阵,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才收工。“我对村干部们说,小沈城里人,为了村里亲自砸泥块、铲石头,手都磨破了,我们是地道农民,能不好好干吗?”村委会主任孙兴宏特别服气的是沈寅飞的劲头,“一心一意为村里谋事,只要瞅准了,就揪!”

“时间观念特别强,只要约好时间,从来都提前到。”提起沈寅飞,村两委班子里最年轻的李超满心敬佩。“我之前送货很死板,只要按时按量把企业需要的大米送到就行。沈书记提醒我要回访,多问问需求,最后我们的面粉、邻近的农业园的花卉、有机蔬菜都能捎上,合作社的经营业务广了。”

思想解放,全身心投入,注重效率……这些做事风格感染着村干部们,大伙儿干起事来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2018年,沈寅飞带着村干部和党员们先后到太仓市东林村、高邮市示范村凤凰村等发达村学习调研,开阔眼界,激发思路,让村干部们深受震撼。

高邮市卸甲镇副镇长李春琴说:“村干部大部分土生土长,没怎么走出过村,平时又忙于村级事务,好多事想不到,也不敢干。小沈年纪轻,人脉多,有闯劲,还有前瞻性,来到之后很快就能干出成效来。如今三河村发展势头起来了,班子有活力,很多工作在镇里都有了位置。”

扶贫济困干了真不少

1月19日,78岁的独居老人费德培领到了村里发放的棉被、毛巾、热水瓶等生活用品。就在去年12月,他免费享受了平生第一次体检。握着沈寅飞的手,老人谢个不停。

沈寅飞到村后,扶贫济困的事干了不少。除了组织村里7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外,他还赶在春节前给5户房屋居住条件差的困难户进行了危房修缮。

19日下午,记者在长期生病的孟桂宝老人家里看到,两间瓦房装上了牢固的不锈钢门窗,墙面、地面都用水泥涂抹得平平整整。“我这房子以前是烂泥地,平时很潮湿,墙也是红砖垒起来的,门窗没钱装,就用薄膜糊了糊,堂屋里四处穿风。”孟桂宝领着大家房里房外看看,非常高兴。“现在漏水的屋顶也已修好,今年可以安心过个暖冬了。”

“到了村里才发现,高邮还有这么贫困的人家。”沈寅飞经过调研,决定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帮贫扶困。驻村伊始,就从原单位争取帮扶资金看望慰问了村困难户,还建立了国信高邮各党小组与村贫困学生“一对一爱心育才”定向帮扶机制,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就在这几天,他还用刚刚从后方单位争取来的资金,为贫困户送上了被子、毛巾、热水瓶等实实在在的生活用品。

进村有水泥路,通组入户还是烂泥路,是三河村村民的痛点。去年一年,三河村配合上级的农村道路修建工程,村里贴了近50万元,硬化了1350米泥巴路,把水泥路通进了8个组。再算算修建的5座桥1个闸,2018年三河村兴办实事创历史新高,省市县乡四级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

为未来强队伍建制度

村级收入从20万元涨到50万元;外债两年还掉了50多万元;以前村干部工资发不出,年终领回白条,2018年足额发放;年度综合考核,拿到了镇里第一名;春节前绿化队的报酬也发到了村民手里……孙兴宏掰掰手指头,一件件都是喜事,走在村里腰杆子也硬了不少。

“第一书记”任期到了之后,三河村的发展怎么持续下去,不仅村干部担忧,沈寅飞也在考虑。

“村子好,一要好班子、好队伍,二要好制度。”沈寅飞在带头人培养和制度构建上发力。对班子里最年轻的李超,沈寅飞外出谈业务、撰写招投标合同时都有意带上他,培养后备力量。除了去发达地区学习外,去年,村党委组织党员们分批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高邮最后一役纪念馆学习,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就是对绿化队,他也物色了几个干活不糊事的能人作带头人,每次上工前还要开个“站班会”,给队员们总结前面情况,下派当天工作任务,提醒需要重视的事项。

到村不久,沈寅飞首先建起财务制度,所有票据都要四方会签,年底所有财务支出都要公示公告,村里重大事项都实行集体决策,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通过党支部微信群让其知晓、参与。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也严格执行一次不落。

对村里涉及到的所有项目,都执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让每一个合同都规范运作。“去年绿化队的报酬能按时发放,是因为工程项目都是严格按招标来的。”沈寅飞说,有了敢想敢干的带头人,有了充满激情的干事队伍,再加上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相信三河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交汇点记者 郁芬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