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东青村700亩鸡头米开始移栽

QQ截图20140616093033

图:赵文华正和同伴一起移栽鸡头米。记者 孔凌翔摄

文/本报记者 冯碧珩

6月13日上午9时多,莫城管理区东青村的水田里,满是种植户劳作的身影——他们正在移栽鸡头米。

这些种植户大多来自苏州乡村。张建云就是其中一个,他正和同伴在田边稍事休息。说起鸡头米种植,他们自有属于自己的骄傲,“我们村里种植这个几百年了,大家就是干这个的”。听说常熟水质好,近几年种植产量也不错,经过考察,今年张建云和村里的许多种植户一起过来承包种植鸡头米。“今天凌晨3点多开始准备,5点多就赶到这里,一直忙到现在。”承包了10多亩地的张建云告诉记者。

在另一边的水田里,赵文华和同伴也正在忙碌。只见他从漂在水面的浮子上取下一株鸡头米植株,手握底部的小段根茎,很有技巧地将其埋入泥中,顺手一翻,绿色的叶子就在水面上铺展开来。今年,他承包了30多亩地,这几天也是天不亮便起身,凌晨5时多开始移栽,以便赶在10时左右完成一天的工作。“我们这两天刚开始移栽。这个活对天气要求高,下雨不行,刚移栽的鸡头米会被雨水打烂,天太热也不行,晒得厉害植株会死,所以我们只能赶早,而且要在6月底前完成全部移栽工作。”赵文华一边忙活,一边给记者解说。看到前来田头了解种植户需求的东青村党委副书记金伟祖,他忙打听村里来年的安排。

金伟祖告诉记者,东青村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依托环境优势引进鸡头米种植,如今产业发展势头日盛。“刚开始本地人不知道,要去苏州买,几年下来都知道我们这里也有。去年有很多客户上门购买鸡头米,亩效益在4000至6000元。”由于鸡头米种植只需在移栽时施用少量有机肥和复合肥,管理中不需用药,又是人工除草,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具有生态优势,村里加快了鸡头米产业的发展步伐,今年种植规模由原来的250亩扩展到了700亩,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干芡实扩展到鲜芡米、冻芡米。村里还给鸡头米注册了“虞山绿农”品牌,并已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申报绿色食品。

莫城管理区地势较低,地理环境适合种植水生作物,除东青村外,其他各村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一个水生作物产业带已经形成。到目前为止,管理区鸡头米种植面积已达1100亩,水芹种植120多亩,藕、荸荠、茭白种植面积达470亩。接下来,管理区将继续扩大水生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发挥高效农业的规模效应。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鸡头米 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