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培育储备国际水准研发人才 ——第10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现场见闻

picture

picture (1)

文/本报记者 邹磊

摄/见习记者 朱琪

11月17日,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25支车队齐聚常熟,参加第10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接受一年一度的智能车领域“国考”。

上午8时30分,在昆承快速路上匝道口处,参赛车队的队员们仔细地检查参赛车辆的车况,做最后的准备。记者看到,这些智能车和普通汽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车顶多了一个类似雷达的智能化设备。同济大学“同济途灵”车队队员李军介绍,这种装置便是智能车的“眼睛”,电脑系统将收集雷达采集的信息自动进行运算,实现无人智能化驾驶。“今年是我们连续第四年参加比赛。”李军说,他所效力的“同济途灵”车队每年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他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将精力主要放在设计规划上,改造的车辆也以小巧轻便的电动新能源汽车为主,以顺应当下节能减排的理念。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曾6次参加智能车比赛,并屡次夺冠。今年,全新的“军交猛狮队”新老队员携手上阵。队员苏致远说:“这个比赛是提升能力和消除缺陷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他认为,比赛是一种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绝佳方式,也是各个车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好机会。

经过半小时的检测,比赛按时举行。9时,随着裁判一声令下,第一辆智能车辆从昆承快速路上匝道口驶上高架路面,开始进行往返各3.7公里的真实道路环境测试。在驶下高架匝道口后,它还需进行一段3公里的地面道路比赛,这是为了考验车辆在GPS信号被屏蔽的情况下自身导航系统的应对能力。在第一辆参赛车出发后,每隔10分钟左右便有另一辆参赛车出发。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已在常熟连续举办了6届。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参赛车队更加多元化,除高校科研院所以外,还有从事无人驾驶智能车研发的创新创业公司、整车制造企业等的车队参赛。同时,在去年引入有人驾驶干扰车辆的基础上,本届比赛首次开展了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行测试验证,多辆无人车与多辆有人驾驶车辆交互。在完善九宫格地区开源数字地图的基础上,本届比赛首次引入语义拓扑地图,开展无人车自然交互导航应用测试。比赛还首次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为背景,全面验证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技术成熟度。

“这项比赛是智能车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我们也恰好赶上了人工智能热潮。”第10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总裁判长王飞跃说,作为国内创办最早、时间最久、最权威的无人驾驶赛事,历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无人驾驶车辆研究,助力我国的无人驾驶车辆逐步从简单封闭道路走进真实、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缩短了与美欧等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使我国无人驾驶技术一跃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而且为中国智能车、地面无人自主系统及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培养、储备了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研发人才。

为了主动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常熟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为契机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引领汽车产业不断向高端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智能车产业化的“常熟集聚区”。近年来,汽车产业已成为常熟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这也为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强力支撑。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