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传承民俗文化守护非遗根脉

时间:5月19日

天气:晴

地点:甸桥村

文/常熟日报见习记者 程遥

今天,在甸桥村西横浜河畔的一间龙舟屋里,记者看到了一条色彩鲜艳的龙舟。龙舟全长11.8米,昂首翘尾,通体绘以蓝粉白三色龙鳞,栩栩如生,神气十足。别看这条龙舟现在静躺在库房里,龙舟队曾带着它出征南京、苏州等地,屡获辉煌战绩。

三位老前辈,68岁的陶宝祥、65岁的邵永明和78岁的何多,都是当年划龙舟的好手。围着龙舟,他们讲起湖甸龙舟会的前世今生。

湖甸人家傍水而居,日常出没风波里。在水中讨生活,他们祈福于传说中的水神李王,每年农历的春秋两季都会举办湖甸龙舟会。湖甸龙舟会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仍兴盛不衰,后因文革而中断。直到1996年,在陶宝祥的叔叔陶迷迷、陆金生等几位老前辈的牵头下才开始恢复。

湖甸龙舟会的恢复工作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年的龙舟造价较高,一条需要1万多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为此,小湖甸区域 (合并前的小湖甸村)的6个村组进行了集体商议,村民们同意以村组为单位集资造龙舟,每家每户凑钱。凑足了资金,老前辈们又为如何打造新龙舟犯了难。在没有现成书面资料可查的情况下,老前辈们凭着记忆,从头开始摸索,设想并绘制出新龙舟的草图。新龙舟为龙首舟形,昂首翘尾,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造船的年轻木匠经验不足,船艄无法合拢,只能用三夹板解决,终于打造出第一条龙舟。在随后的造船过程中,木匠师傅信心倍增,工艺不断改进,龙舟造得一条比一条好。

恢复后的几年里,湖甸龙舟会迎来新的辉煌。1996年的龙舟竞渡首秀,6条龙舟首尾相接,绕村而行。慕名而来的城里人络绎不绝,两岸观者人山人海。旺盛的人气让龙舟表演一直持续到晚上,夜渡龙舟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到了晚上,装上彩灯的龙舟格外亮眼。伴随着阵阵鼓乐声,6条“火龙”在河面上自由地变换阵形,不时引来两岸观众的鼓掌喝彩。周边乡镇也纷纷效仿,冶塘、练塘等地的龙舟活动都以租用湖甸龙舟和邀请湖甸划手为荣。

如今,湖甸龙舟会已连续举办24年。虽然老一辈龙舟人已经老去,但新一辈也在用他们的满腔热忱努力赶上来。受村里浓厚的龙舟文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加入了龙舟队,在老前辈的指导下逐渐成为划龙舟的好手。而那些退居二线的老前辈,虽然手中不再握桨,却仍在为传承湖甸龙舟文化尽心尽力。

龙舟在水中尽显灵性,但需要细心呵护。龙舟屋里的这条龙舟被抬上岸后,何多及时地给它刷上桐油防水,用木柱将头尾撑起,平时得空就去龙舟屋照看。

按照往年的传统,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七月廿一是小湖甸区域举办湖甸龙舟会的日子。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春季龙舟会无奈停办。老前辈们希望秋季龙舟会能如期举办,让搁置一年的龙舟再现风采。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