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常熟制造”在南京上演“猛龙过江”

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 徐鹤)日前,记者从中交天和和燕路项目部获悉,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已进入攻坚期,由常熟制造的“振兴号”盾构机正向最深处掘进,“钢铁巨龙”即将在南京上演“猛龙过江”。

去年6月21日,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振兴号”在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下线,并随即交付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使用。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过江通道之一,南段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由于地层复杂,且江下最大水深达79米,由钱七虎等5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曾评价,该条隧道是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上建造的最困难的过江隧道,对盾构机设备制造和盾构施工技术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

11月13日,记者跟随项目部工作人员走进隧道,近距离感受“钢铁巨龙”不断掘进的震撼场面。目前,“振兴号”正在穿越江底上软下硬地层,处于70多米水深的超高水压区域,水压达0.72兆帕,并即将穿越冲槽浅覆土、断层破碎带的叠加层高风险地段。该段隧道是全线水土压力最大的区域,存在冒顶、沉降、失稳坍塌等巨大风险。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准备了 应 对 一 切 风 险 的‘工 具包’。”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经理杨顺东告诉记者,“振兴号”配备了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只需一个按钮,盾构机就能实现隧道内管片的自动运输抓举拼装,可以大幅提高管片拼装质量,更可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盾构掘进数据,管理风险边界,及时报警并提供解决措施预案,还可实现盾构机远程故障诊断及远程控制,实现盾构机全生命周期管控;绿色环保管路延长装置彻底解决了隧道内泥水溢出的施工环境污染;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能有效应对岩溶复合地层及断裂带的掌子面塌方、泥水管路堵仓滞排、刀盘结泥饼等施工风险,迅速恢复刀盘的掘进功能。

盾构机宛如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巨龙,刀具是它的牙齿,对隧道的顺利贯通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穿江过海的过程中。“振兴号”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超长不换刀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还降低了因换刀而导致的隧道坍塌和人身伤害风险。“在和燕路过江通道前1500米的施工中,在同等地质条件下,目前其他超大直径盾构机200米左右就需要更换刀具。‘振兴号’在该地层连续掘进了1500米未换刀,掘进到800米时,刀具最大磨损量为5毫米,掘进到1500米时刀具最大磨损量仅为9毫米,而刀具允许磨损量是50毫米。”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燕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捷说。此外,“振兴号”还首次采用了国产的常压换刀装置、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刀盘伸缩摆动装置等。进入不同地质层,面对不同掘进环境,技术人员会及时更换不同特点的46种刀具,防止因刀具磨损导致掘进偏离。

目前,“振兴号”已取得日掘进保持5-7环、单班最快掘进5环、单日最快掘进9环、单月最多掘进168环的成绩,并解决了超大直径隧道掘进覆土薄、地下水丰富易造成管片上浮的世界性难题。“当前已掘进1642米,约占隧道总长的54%,预计明年年底可完成掘进。”张捷信心满满地表示。

“振兴号”表现卓越,但中交天和并不满足于此。预计明年3月,世界首台同步掘进超大直径盾构机将在常熟基地下线,可实现盾构机管片拼装和掘进同步进行,让盾构掘进速度提高1.5倍。此外,一款全智能无人化盾构机(6米级)也已进入试验阶段。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