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让古建老宅“活”出新精彩

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张雨嘉)位于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普文物点西面店弄6号和历史建筑西仓前下塘17号民居的修缮工作日前通过了常熟文物及古建专家的评估验收。

7月25日,记者来到西仓前下塘17号,一座崭新的古典江南民居出现在眼前。房屋为清代风格的建筑,坐南朝北,共有两层,砖木结构,现存二进,呈四合院式布局。西仓前下塘17号民居于2009年被公布为常熟市控制保护建筑,2017年被公布为常熟市历史建筑。这处民居早先为沈家所有,后收归国有,作居住使用。该建筑现存部分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建筑工艺精良,对于研究常熟清代建筑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今年2月,市住建局对西仓前下塘17号民居进行了修缮更新。市住建局名城办街区整理科科员徐关鑫介绍,这处建筑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但因后期随意改造及缺乏维护,破坏了建筑风貌,需进行风貌恢复及整修。修缮工程拆除了后期加建的隔墙、吊顶,去除了现代铺装的瓷砖,对整体建筑的木结构进行了更新迭代,增设了屋面防水,恢复了前檐飞椽及花檐滴水的样貌,拆除所有现代门窗,按传统样式重做木门窗。6月30日,整个建筑的修缮更新工作完成。“虽然门窗大多为新置,外墙已翻修,但在整体上恢复了清代建筑的风貌。”徐关鑫说。

西面店弄6号作为常熟城区保存较完好的民国建筑,建有全木结构外挑阳台,制作精巧,对研究近代营造技艺有一定参考价值,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居住条件的重要参考。此宅院早先为李姓商人私有,后收归国有,作居住使用。

去年11月,市住建局对这栋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更新,拆除了居民所加建的隔墙楼板以及吊顶,对木楼板、木梁柱及木格栅进行检修,加固了整栋建筑的木结构,还原了建筑原先的民国风貌;增设了屋面防水,并且保留了花窗以及立柱等比较有特点的建筑样式。“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整个街区的规划,把这一栋民居活化利用起来,引入食宿、商业或是文化业态,让它充分发挥作为文保单位的功能。”徐关鑫说。

古建老宅传承着城市文脉与建筑艺术,是历史之遗珠、文化之馈饷,开展古建筑与传统院落修缮是落实名城保护、推进古城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一条必由之路。西泾岸是常熟古城四个历史街区之一,仅这里就有25处文保、控保建筑,传统建筑众多。

自2020年末起,本市在西泾岸街区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试点工作,不断探索房屋使用权集中路径,盘活传统院落。在保护更新前,这些老宅建筑破损严重、公共空间不足、基础设施匮乏,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空间,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整个修缮过程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下尽可能还原材料、结构、形制、工艺,保持建筑整体的原汁原味。同时,本市在满足名城保护的前提下对这些建筑进行活化利用,让古建老宅“活”出新精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腾换、腾空两类院落样本已打造完成。今年,本市共申报了9处历史建筑的修缮项目,目前已完成7处。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许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