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常熟高质量发展融媒系列专访)对话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国:向“高”而攀 迎“新”而行 高质量打造南部“未来城”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 常熟高质量发展融媒系列专访”,今天对话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国。

主持人:王常委,您好!

王常委: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王常委,为什么会把访谈的地点选在这里?

王常委:这里是中新昆承湖园区展示中心,想带大家来看一看,不久的将来,常熟南部城市新中心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打开“未来之门”。

 

主持人:这是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的空间结构图。

王常委:对。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昆承湖就在融合创新区的中轴线上,是常熟南向发展的中心。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建设,中新昆承湖园区作为核心区,我们将立足当前、紧抓快干,推动融合创新区乘大势、善借势、快成势。

王常委:在规划设计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引领,借助中新集团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进行规划设计,全力把中新昆承湖园区打造成“绿色低碳示范地、创新创业聚集地、文教产研融合地、美好生活向往地”。

主持人:这张图展示的就是我们环湖载体的规划设计了,总体来说,就是形成“一湖、两湾、三轴、十岛”的空间结构。

王常委:规划已经确定,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重点载体建设,“UWC+创新岛”8月底主体结构封顶,“低碳数字产业园”9月底地下工程基本完工。

王常委:在加快载体建设的同时,我们同步开展招商工作,成立了专业招商公司,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2+1”产业体系开展招商,今年已成功落户项目37个,总投资超80亿元。

王常委:同时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展开,交通路网、水系调整、拆迁清障以及要素保障等工作加快推进,争取园区三年出形象。

主持人: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我们如何“聚才引智”,构成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王常委: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快完善高端公共配套设施,以打造创新街区为目标,加快推进日航、凯悦、塔亚普拉、金茂商业中心、海吉亚医院及华师大二附中常熟实验学校等项目的建设和投用;另一方面,加快招引人才集聚项目,强化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招引力度,打造UWC+人才归谷、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更多团队入驻。

主持人:高新区同时也是常熟产业转型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围绕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提出的“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以及苏州全会、常熟全会的新要求,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

王常委: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持续壮大产业创新集群,让“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一是全力强链补链延链,壮大产业创新集群。坚持以汽车产业创新集群为“龙头”,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重点补链智能座舱、智能网联、验证测试等领域短板,打造汽车全产业链创新集群,计划到2026年汽车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同时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人工智能、数字金融、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二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全域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型企业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瞪羚、独角兽企业的跨越式培育;支持液晶所、金属所、北大苏南院、中欧氢能中心、中汽研检测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等项目关键技术研究,争取更多项目实现产业化;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强化科技和产业的对接、融合,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创新联合体建设。

三是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智改数转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在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小微企业的改造升级。计划到2026年,8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全部实现智能化,争取每年创建省级以上示范标杆企业10家以上。

(融媒记者:顾海蓉、胡磊)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任宇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