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读《常熟状元》有感:书香飘溢的地方

文◎徐忆农

此书是集中反映常熟精英文化、雅致文化的精品力作,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阅读需求。

在我的印象里,常熟是个飘溢着浓郁书香的地方。二十多年前,我有幸进入一个具有百年历史而又以收藏宏富著称的公共图书馆工作,这里几乎可以见到历代遗存的各种版本古籍珍本。记得在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中有一部元刻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是存世孤本,其中钤有常熟人钱谦益的“牧翁”、“钱受之”诸印记。钱谦益为明万历年间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又是明末文坛领袖,家有藏书丰富的绛云楼,这些藏书大多毁于因剪烛引起的大火,《阳春白雪》当为常熟钱氏绛云楼所遗稀世珍籍。

常熟人夙有整理文献、珍藏秘籍、著书立说、刊行图书的传统。春秋时期,吴人言偃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之一,他以熟悉《诗》、《书》、《易》等古代典籍著称,故在孔门所传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中,列于文学(指古代文献)之科。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常熟人藏书、著书、刻书所取得的成就,令他乡学人艳羡不已。藏书方面,除了钱氏绛云楼,私家藏书楼还有很多,如赵氏脉望馆、毛氏汲古阁、瞿氏铁琴铜剑楼等等,清末叶昌炽编著《藏书纪事诗》是一部记载古代藏书家事迹的专著,全书收录藏书家739人,常熟籍者达73人。著书方面,《江苏艺文志》著录27455位上古至清末江苏籍及定居江苏人士的著作,其中常熟作者达2085人。刻书方面,明清之际,毛晋的汲古阁为刻书巨擘,在中国刻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底,由常熟政协文史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常熟状元》一书正式出版。认真阅读之后,又加深了对常熟浓郁书香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常熟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造就了大批人才,在科举时代,自唐至清1300年间,共出了486名进士,其中状元8名,榜眼4名,探花5名,传胪3名,数量如此之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屈指可数。这部书虽以“常熟状元”冠名,实际上,全书不仅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8位状元潜心学问、心系家国、情关百姓、诗文言志的人生旅程,而且也对榜眼、探花、传胪、进士以不同方式作了介绍,同时对中国科举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简略描述,为读者完整了解中国科举文化提供了方便。从整体看,编撰者所依据的资料,严谨细致,不仅参考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注重从历代正史、实录、方志、家谱、传记、日记、诗文、书信、题跋等原始文献中寻找史料,在查漏补缺、完善已知的基础上,将过去有差错、被误传的内容进行修正。全书近20万字,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兼具故事性和史实性。与此同时,书中还有80多幅彩色照片,大多为名人画作,也有珍本书影、殿试策与状元第匾等。总之,此书是集中反映常熟精英文化、雅致文化的精品力作,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阅读需求。

对历史事实和每位人物进行客观叙述与理性评价,可以说是《常熟状元》一书给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如书中介绍,科举,即开科选举官吏,但常熟8位状元日后未必都成为权高位重的官员,常熟历史上共出10位宰相,仅有翁同龢一位是状元。再如书中认为,钱谦益是明清之际在文坛上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家与学者,但在晚明政局中,他却备受争议,不仅多次卷入党争,而且既开城降清,又抗清复明,其复杂性、戏剧性绝无仅有。阅读这样的文字,的确会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掩卷沉思,常熟历史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状元、进士?我们又该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文献也育一方学者。据钱存训著《纸和印刷术》介绍,中国古代凡考中进士人数最多的地区,也正是印书数量较多的地区。例如,宋代两浙、福建、成都、江南西和江南东路五地中考中进士的人数,占全体进士人数的84%,同一时期中,此五地印书的总数为全国印本的90%。而西南贫瘠的贵州考中进士的人数最少,所印的书籍也最少。《常熟状元》中说,清代全国状元112人,江苏有49人,常熟一地就有6人。而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史》中记载,清代除首都以外,江苏苏州的书坊是最多的。上文提到的常熟毛晋汲古阁,就属于苏州地区的书坊。毛晋曾是钱谦益的学生,他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刻本。又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可见其影响之大。这种书籍与考试间的相互关系,清楚地说明了藏书、刻书等图书事业的发达,对普及教育与提高文化水平所作的贡献。

中国从隋唐起,就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英国李约瑟著《四海之内》中说,“学而优则仕”这个概念,首先提出来的是中国。确凿的证据说明文官的公开考试制度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有意识地从中国学习来的。西方贵族世袭的原则不能使最优秀的人才登上最有权力的位置。客观的说,上千年来,我国出现了韩愈、白居易、王安石、司马光、刘基、徐光启、林则徐等能顺利通过常规科举考试,迈入政坛、文坛的社会精英,但也出现了李白、杜甫、毕昇、关汉卿、李时珍、毛晋、曹雪芹等未参加或未能通过常规科举考试的旷世奇才,他们是唐宋元明清留给后人最深刻而永恒的记忆,没有他们,中国文明的进程定会黯淡不少。就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怀西在《常熟状元》序文中所说,科举制度是“益弊并存”。

那么,中国科举制的弊端究竟在哪里呢?早在科举制诞生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产生了孔子、老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隋唐以后,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成为读书人的主要生存之道,而科举考试着重考核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文史知识。重复就意味着停滞,由于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将大量精力耗费在读经求功名上,没有对新知识的渴望,其创造天性就渐渐磨灭了。于是,当19世纪西方“具有智力”的列强闯入的时候,主要靠科举入仕者掌管的国家就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此国破家亡之际,科举考试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已不相适应,科举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而域外强者的理论观念自然被吸纳进来,科举制也随之结束千年历程,成为历史陈迹。

就在几天前,经合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65个国家的总体排名中,英国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中国上海地区的学生。但是直到今天,英国的披头士音乐仍有无数粉丝追捧,劳斯莱斯汽车也仍在世界各地奔跑,这些成就同样是让我们感到较难企及的。据肖宪、张宝昆著《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一书介绍,智慧在犹太人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智慧与知识不一样,知识是说你知道某一样东西,而智慧是你怎么样把你知道的东西和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或许我们今天需要改变阅读习惯,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把所掌握的知识都尽可能升华到智慧的层面吧?总之,阅读《常熟状元》,可以引发思考,以便于今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实,知道我们以前走过怎样的路,最终能以此为参考,对将来应走的路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正如张怀西副主席在序文中所说,此书既可存史资政,又可励志育人,还可推介宣传。■ 

(作者系南京图书馆研究部(国学研究所)主任、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SJX]

标签: 常熟 书香 状元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