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黑白景像 赤子丹心

———为傅庆徐《古城常熟》风景写生集序

文◎沈秋农

从这本写生集可以看出,画家对钢笔画艺术的孜孜追求,更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画家对祖国、对家乡的爱。

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作为文学艺术家,对家乡情感抒发的方式似乎更丰富一些,搞音乐的可以一放歌喉,抒展乡情,“谁不说俺家乡好”那清亮亮的歌声一直萦绕于心。搞诗歌的可吟诗赋词,直吐胸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于1964年临终遗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字字读来皆是血,笔笔饱含不了情。搞摄影的可用照相机留下家乡的四时景物,年复一年,永无厌倦。搞美术的可借助手中画笔和斑斓色彩将家乡风貌染上宣纸,栩栩传神,触目难忘。而现在我正览读的就是傅庆徐先生创作的钢笔画风景写生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该是他的第4本作品集了吧。这些作品看似简单:线条只有疏密之分,色彩仅存黑白之别。但依笔者想来,这种看似简单技法的背后是扎实的写生功力和深沉的感情色彩。

钢笔画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西方画种,传入中国已近百年,这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落定,线条刚劲流畅,通过单色线条的变化和由线条的轻重疏密组成的黑白灰笔调来表现物象,对所画事物既能做到精细入微的刻画,亦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先前,笔者总以为傅庆徐对钢笔画的深厚功力是源自美术学院的深造,后经了解,竟是自学成才。他是徐市市镇上人,自幼喜爱在泥地上以铁片作画,渐次入迷成习,在校园中小有名气。读高中时,适值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接踵而来,疾风迅雷,划然长啸,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美术老师带着他画宣传画、出黑板报、办展览,忙得不亦乐乎。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位青春学子对画画的兴趣益发浓烈。1951年7月,经组织批准,傅庆徐迈入军事干部学校,在华东军区装甲兵训练处学习后,被分配在坦克二师政治部担任文化教员。工作之余,依旧潜心美术,边学习,边创作。为了提高绘画才能,他专门买了苏联出版的《业余绘画教材》,自学琢磨。这是本美术工具书,对素描、油画、钢笔画等多种画技的介绍十分详尽,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卷在手,如同良师亲炙,不但思路得以拓宽,且画艺日进;同时,他还参与办展览,搞宣传教育,并经常画些反映军旅生涯的钢笔速写向军报投稿。令傅庆徐高兴的是,后来成为著名军旅画家的崔开玺、吴迪华与他一起入伍,又同在坦克师工作,三位志趣相投者常在一起切磋研琢,相扶共进。只是傅庆徐在钢笔画方面多有研究,另两位则对油画情有独钟,尤其是崔开玺后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成了专业画家,深造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创作成果也就更为丰硕。每每忆念及此,傅庆徐对这二位战友的成果与进步总是喜不自禁,引为骄傲。长达19年的军旅生涯在他心中烙下了无法忘却的美好印象,也养成了他办事执着、为人热忱的性格。1969年,傅庆徐回到家乡,因他有绘画专长和敬业美德,被组织上选中后相继在常熟县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后并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继又扩建为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供职,钢笔画创作也就成了他一生的爱好、追求与快乐。

我认识傅庆徐是我在档案馆工作期间,大约在2006年,他多次找我,谈了他要将41年来收集的有关王杰烈士展览的照片小样和相关资料共429件无偿捐赠给家乡档案馆作永久珍藏的设想。之后,在我主持下,捐赠活动于2007年11月国防部命名“王杰班”42周年的日子里在市档案馆隆重举行。除我和傅庆徐外,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胡伟和常熟理工学院的领导及傅庆徐的老战友参加了捐赠仪式,一起见证了他的慷慨与卓识。我认识傅庆徐已经八年了,虽然联系并不频繁,但接触之下给我留下了既文质彬彬又富有个性的印象,说其文质彬彬是他在与人交谈时总是文雅谦和,可亲可近;说他富有个性,是因为前些年有人对王杰牺牲原因及牺牲以后部队首长采取的认真积极的态度在媒体上作了扭曲事实真相的所谓“揭秘”,贬辱烈士,丑化军队,牟取个人名利。傅庆徐作为王杰的战友、具体从事宣传王杰事迹的当事人,看到谬文后怒不可遏,语音高了,语速快了,话语多了,经他和当年熟悉此事、经办此事的首长、战友反复联系核实后,由他撰文驳斥,以求还原历史真相。但文章写好后,却苦于没有地方发表。我钦佩他的正义和执着,就通过友人将这篇3000字的“三亲”力作在《江南时报》作了全文刊发。至此,这位老军人心中的愤怒才稍有平息。以后,当王杰烈士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建办王杰烈士纪念馆时,傅庆徐又不遗余力,帮助提供资料,审改书稿,建言献策,为宣传王杰事迹作了许多细致工作。

或许扯远了,现在就把思绪拉回来,谈些我对傅庆徐钢笔画的认识。在这本名为《古城常熟》的集子里共收集66幅作品,其中33幅作品创作于最近3年,其余作品则从1982年至2010年间的作品中选取,数量极为有限,想来是已经收到先前集子里的作品就不再重复出现的缘故。这60多幅作品中写生人文胜迹的占了一半,言子墓、文学桥、辛峰亭、焦尾轩、聚沙塔、兴福寺等等,另一半则写生了城镇乡野的不同景色,河、浜、亭、桥、舟、村、街、馆无不奔涌笔下。其中有作者故乡的徐市三角墩、智林寺、智林村、五步三条桥,徐市是作者的生身之地、血缘之土,这几幅作品该是作者对家乡难以忘怀的印象吧。作品中描画其它乡镇的也有不少,如支塘、碧溪、藕渠渔乐、唐市石板街、沙家浜芦苇荡、西郊甸桥、七弦河的老石桥和静静的湖圩。我注意到,作者对那些充盈着文化乳汁,蕴藏着名家深邃思想和大智慧的人文景点更是情有偏爱,如仲雍墓道、读书台、方塔、黄公望墓、王石谷纪念馆、瓶隐庐、铁琴铜剑楼、庞薰琹美术馆、理工学院逸夫图书馆,画家供职过的工艺美术职工大学等,有些景点还选取不同角度画了多幅。我想,这不只是怀旧,也不只是感恩,而是渗透了画家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敬重,对前贤的敬爱,更是对家乡的炽热深情。一言蔽之,是真善美的思想与文化使画家的生命之炬为正直正义崇善崇美爱国爱乡而燃烧。家乡,一个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唱不完的颂歌。傅庆徐为了让读者对常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除通过细腻笔触来倾诉他对家乡的热爱外,还精心遴选历代名人吟咏常熟的名诗佳句,与所画作品图文合璧,倍增神韵。不仅如此,他还请人译成英文,使之汉英对照,希冀让常熟的古迹新貌,锦绣山水越洋过海,让更多海外宾朋赏读畅想。相信也定会有人依图访谒,与这一方江南福地的人文历史之内核与风采作零距离亲近……

在我看来,这本《古城常熟》的钢笔画风景写生集,既是傅庆徐心血之结晶,也是他对钢笔画作品的又一次集中展示与检阅,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对钢笔画艺术的孜孜追求,更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画家对祖国、对家乡的爱,那发自赤子之心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有感于此,我不计浅薄,草成拙篇,以表达对画集作者的钦敬之情。是为序。■ 

(作者系常熟市档案局(馆)原局(馆)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SJX]

标签: 赤子 丹心 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