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别让孩子的心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很自然地认为,让孩子多报一些学习班和兴趣班,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他们关注的只是表面,只有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才能在人生这场“长跑比赛”中拔得头筹。下面,就让虞城情感热线中,拥有医生背景的心理咨询师,给我们分享几个孩子“起跑线上”的案例。

  切勿揠苗助长

  避免出现厌学情绪

  去年,小明刚上小学一年级,可是开学才两个多月,家长就发现孩子读书时,经常无缘无故“磨洋工”,做作业的速度极慢。谈心、利诱、威胁等各种办法全都用尽,可孩子刚好了几天后,还会“原形毕露”。

  后来,小明的母亲经过打听后,果断决定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就诊。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后,心理医生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原来,小明其实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只是学会说话的时间比较晚,到了24个月才会。进入小学学习后,父母害怕孩子再次“输在起跑线上”,便给孩子制定了“完美”的学习计划。

  家长们不仅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还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堆课外作业,休息日更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刚开始效果很好,回家作业和默写都是满分,可才两个月,孩子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这就是典型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理作祟,家长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厌恶的心理。

  心理咨询师建议: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服药。半月后复诊,妈妈非常满意,孩子完全变了,不再皱鼻、眨眼了,上课也更专心了。

  稳定孩子情绪

  发现多动症早治疗

  小红没有小明幸运,她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父母在外做生意,是爷爷奶奶在一手照顾。孩子从小就好动,坐不住,上课经常开小差,做作业马马虎虎。爷爷感到小红太好动了,一点也没有女孩子家的文静,最终劝说孩子父母去医院心理科咨询。

  在医院,医生详细了解小红的家庭教育情况等情况后,发现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中,主要是爷爷奶奶在担负教育责任,父母的角色严重缺失。这是非常致命的,爷爷奶奶对孙辈往往显得十分宽容,对孩子的各种“疯狂”行为,往往认为是“调皮”的表现,不加以有效地引导,从而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动,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停滞不前。因此,从小红当前的情况来看,只能先用药物压制,再慢慢进行心理疏导。

  一个月后,小红的爷爷来复诊了,告诉医生:服药以后,小红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了,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前要反复提醒的回家作业,现在她都会自觉主动地完成了。

  让孩子更合群

  杜绝分离性焦虑

  孩子成长中,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但也不要物极必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则可能让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一旦离开父母便会极度恐惧。小强是一位学龄前儿童,刚上幼儿园的一个多月里,只要父母离开就声嘶力竭地哭闹,最终老师建议孩子家长去看心理医生。

  在之后的诊断中,医生发现:小强在未上幼儿园之前,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几乎从不接触其他陌生人。更为糟糕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认为小强身材瘦小,担心与其他孩子玩耍时被欺负,从不让孙子与同龄孩子玩耍。渐渐地,小强习惯了大人的“保护”,所有事情都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自己对外面的世界也就越来越陌生。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方面让孩子服用抗焦虑药物救急,另一方面则给孩子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社交活动。他们先让小强接触亲戚家孩子,慢慢地再让他接触同事家的孩子,最终试着引导孩子向陌生的小朋友微笑。经过一系列十分漫长地引导,小强的分离性焦虑得到了缓解。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 起跑线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