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福港“洋”船(2)

文 沈凯新

上    坞

“洋船”在渔汛结束后,凡需大修的,先要拆除所有上层设施、包括樯桅篷帆。然后利用夏季的大潮,伴以绞盘牵引,拖曳到靠河岸上的空旷之处,以待整修。旧时没有正规象样的船坞,只能采用这种原始的岸上作业。这个过程就叫“上坞”。

“上坞”,也就是脱胎换骨式的大修。必须先将一舷靠地,依此横向翻转150度。另一舷迎地处,则用硬木柱作支撑,让整船底呈60度倾斜。这番举措,都是为了便于施工。这期间“洋船”从调换龙骨、横肋,换选舷肋等等重大工程,由此开始。因为“洋船”的整个船身与所有部件,均由木材打造。故而当地木行、树行,早已将成排的原木,从河里拖到岸边,按粗细长短分门别类,码堆成垛。杉木、红松、花旗松、椐树等硬色材质,品种齐全,任凭船家选择。接下来,是船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那时候也没有图纸,全凭师傅口传心授。只见他们从索牵固定到开凿燕尾拼接,从铁鎝连接、铆合一起到合隼拼装,全凭技术。个把月后,“洋船”的外形又重新呈现。船匠在船体内部继续“装修”,捻匠们紧接着就忙开了。其实大修开始时,所有的船民都在做同一件事:打油灰。油灰,是用桐油拌生石灰,配以一定配比的生漆,再加入少量麻丝,混和后反复锻打而成。一艘“洋船”里里外外加上夹舱与上层建筑,嵌灰量在千斤以上。锻打,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且需求量惊人,常人难以胜任。只有胸肌发达,臂力过人的船工们才能完成。捻匠们一手掌凿,另一手将细麻丝伴于油灰,一分一寸、一锤一凿地将油灰和麻丝嵌入缝隙。不管里外,甲板、船底,只要有拼缝、缝隙、打眼,统统都要嵌上。绝对不允许遗漏分毫,即使是船体上部建筑也是如此。只有这样,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才能抗击海上的风浪;才能做到平安保险滴水不漏。这样才能确保起网丰收。整个夏季,福山港在乒乒乓乓的捻船声中度过,那种敲击声,此起彼落,真可谓声震云天不绝于耳。为了更好地防水和防腐,还要用桐油涂刷,而且要刷三遍。上下里外,包括所有“内脏”均无例外。桐油三刷之后的“洋船”,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油光可鉴焕然一新。只等下水了。

罱    网

为了使渔网、帆篷耐久于海水和海风的腐蚀,渔民们使用的防腐剂是纯天然的。说来也简单,就是用大量的猪血,配以一定比例的野榆树皮碾出的粉末,调制成液态就成。在老羊福路的路基边上,挖一个朝天坑,安上巨锅,上置木制接口高桶。倒入上述液体,将网分段、分片置于桶内。锅底下架上树根等柴火,生火加温蒸煮多时。此时,整个羊福路乃至福山镇周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其难闻而又奇臭无比的怪味。蒸煮后的渔网会收缩变形。接下来就是声势浩大的、苏北渔民号子震天的罱网了。所谓“罱网”,就是要将渔网拉张使之恢复原型。只见渔民们将蒸煮过后的渔网,架在一个个三角叉上,架子接一连二,顺着羊福路两端延伸。他们先将网边拉至与肩同高,几百号人一字排开。两脚开立,双手连同双臂压进网内,上身倾倒压在网上,以双臂为着力点,整齐划一地、有张有驰地一上一下,逐一向网内罱进。为了掌握节奏,渔民们喊起了号子。一人领号,上百人呼应,雄浑有力震人肺腑。这种渔民的劳动号子好听极了。孩童时代的我与伙伴们,经常跟在他们的背后,跟着比划一面又跟着哼唱呼喊,不亦乐乎。直到现在,这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罱网以后,就要将分段分片的网,拼接成网口和网底,用舢舨运回船上。系上空体透明的玻璃浮球,最后将网口牢固地结扎在网纲绳上,几十米长的一口大网就完工了。

帆    篷

“洋船”的帆称篷。升蓬扬帆承受风力,是“洋船”行驶的动力。要让巨大的一艘船,在海面上飞速行驶,故而这篷帆就硕大无比。“洋船”有四桅、甚至五桅。每桅壹篷,尤以主篷最大。主篷的底杠长20多米,由杉木做成;上扛稍短,也有十几米长,同样由杉木做成。两杠之间,按比例用20多根整支毛竹作为篷肋,作支撑篷面用。为什么要用毛竹做篷肋?因为整根毛竹的韧性超过杉木,所以用它作篷肋。篷面是用蒸煮罱过的布匹缝合而成。一张篷,需要几十匹南通白布拼接,成为受力面。主桅顶上吊有大型定滑轮,篷索从轮轴上穿过,从上杠依次串连所有篷肋的两端,直通篷底杠。升降均由绞盘牵引。主篷由老大(船长)操控,二篷由二老大(大副)掌控,三篷由三老大(二副)操持,顶篷即头篷由工目(水手长)掌持,舵工掌舵。所有樯桅,除主桅成直角竖立外,其余樯桅均按一定角度的斜势竖立,以增加受力面。所有大小篷帆,均有各自独立的索具操控系统,绝不会乱套。凡船上所有篷帆的升降、把舵、转向、航行、起锚、停泊、追踪渔汛、定位、下网、起网、施放太平篮或放下翼樯板等一切行动,均由老大(船长)施发号令,各部执行。令行禁止,井然有序。旧时,船上连罗盘都没有,更不消说用六分仪定位了。整个航程扬帆吃风、下网捕鱼,全凭老大日参太阳、水流潮汐,夜观星辰明月而定位。其水准,实在令人敬佩。能否获得满舱丰收,甚至船上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全靠老大听声观象的本领和经验了!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更多 】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