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老酒的故事之二 | 少年不识愁滋味

文 潘建峰

虚龄十七岁那年,我到镇江读师专。按现在的学制,还只是初中毕业的年龄,但因为考取了大学,就被看做是成人了。八十年代初,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学录取率很低,能考取个大专,已算是蛮有出息的了。寒假回家过年去亲戚朋友家作客,我就成了座上宾。那时每逢农历过年,乡村有轮流做东宴请亲朋好友的风俗,平时农家的餐桌上几乎见不到大鱼大肉,但到过年时,再拮据的家庭也要竭尽所能地准备两三桌像样的饭菜待客。一般情况下,宴请的时候成年男子们坐主桌,妇女和小孩坐另外的一桌。师专第一个寒假起,我就被安排到了主桌上,可以像模像样地和成人们一起举杯喝酒了,老白酒要喝,慢慢的也开始喝黄酒和真正的白酒。

寒假过后回到学校,似乎意犹未尽。当时读师范不用交学费,而且每月发饭菜票,菜票有十几元,那时一般工厂青工的工资只有二十来元,我们能有十几元的菜票算是很宽裕的了。我父亲还每月寄给我十元零花钱,手头一直觉得蛮宽松。但平时同学们是没人上街去正式的饭店的,也没人喝酒。后来找到知音,就是同桌志华兄,我们俩在班里个子最高,但年龄最小,正处于少不更事、无忧无虑的年龄。有一次星期天我跟他提议上街去买瓶酒喝,居然一拍即合,大有臭味相投之嫌。于是上街去买了两瓶酒,躲在宿舍里偷偷喝,镇江有一种丹阳产的封缸酒,大类应属黄酒之列,这种酒比一般的酒黏稠,倒满杯后还能在杯口浮出一点点,封缸酒带有甜味,但后劲不小,喝了一会就觉得脸红了,喝完不敢到校园里去,只能继续躲在宿舍里。有一次跟志华兄到市区最热闹的大市口闲逛,发现一家西餐店,以前只在小说里读到过,现实生活中第一次见到。仗着口袋里有几元钱,只管推门进去,一打听,五元钱就可以消费,每人一杯啤酒,两片面包,一块排骨。第一次喝啤酒,觉得它实在不能算酒,那排骨煎得特别硬,咬不动,多年以后才知道,真正的西餐牛排那可是鲜嫩无比的。

当时师专校纪很严,抽烟喝酒被老师发现的话是要被找去批评教育的。我跟志华兄实在是太年少无知,时不时要偷偷喝一回。有一次夜自修时溜回宿舍喝酒,喝了一会有人推门进来,把我俩吓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对门的仁忠兄也溜回宿舍来了,赶紧拿起酒瓶邀请他一起来喝,仁忠兄双手紧摇:“不会,不会!”。多年后同学聚会,才发现仁忠兄真可算是海量,而且健谈,妙语连珠,谈笑风生中一杯杯白酒就干下去了。我跟志华兄都有一斤低度白酒的量,但在仁忠兄面前只有甘拜下风的份。

现在想来,那时我的家境跟大多数同学家一样,也不宽裕,父母把家里的老房子翻建了一下,还有债务没有全部还清,家里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妹妹。而我,却用父母省吃俭用挤给我的钱在偷偷喝酒,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