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一路相“爱”,且行且珍惜

文 祁 静

【摘要】有些儿童面临家庭遭遇,意外母爱缺失、忍受孤独寂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爱不应止于校园,而更应超越校园,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将师爱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师要主动搭建“爱之桥”、铺设“爱之路”、编织“爱之网”,开启“爱之窗”,面对失去妈妈的孩子,我们和他们虽没有血缘,却有着超越血缘的亲情,愿意用无私的爱为他们孤独的心播撒最温暖的阳光,期待有一天能把他们的梦照亮。

【关键词】关注弱势儿童  流动儿童  西部学子  贫困儿童  单亲儿童

儿童的世界里,除了有阳光,有温暖,有快乐,有时也会有阴霾——面临家庭困境、遭遇一时挫折、徘徊学习困难、意外母爱缺失、忍受孤独寂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爱不应止于校园,而更应超越校园,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倾听他们内心的需求,将师爱不断拓展和延伸,在助人自助中进行双向流动,以便实现爱的良性循环。

新的时代,教师的爱能否与时俱进,能否超越课堂,赋予“传道授业解惑”新的诠释呢?答案不言而喻。诚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义务与责任,是一份激励其向善从善行善的温暖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我在领悟中小心翼翼地潜行,只为那踏上三尺讲台之际心底最初的坚守。一路走来,始终与她们(他们)同行,细细地呵护,默默地陪伴,暖暖的祝福,深深地感动,无数个爱的瞬间被定格成记忆的风景,轻轻浅浅的爱之步芬芳成教育路上无悔的情愫,携带着希望,伴随着温馨,珍惜着现在,已不惧远方。

一、 搭建“爱之桥”,圆流动儿童一个期盼的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我们的教育视野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超越教师本身,走近他们的身边,聆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梦想,而现实中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可以借助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架起心的桥梁,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寻找到自信的源泉。

担当主持,助力公益圆梦。2011年3月13日,当春携着特有的温煦如潮般涌来,常熟市七彩虹义工团与中国银行常熟支行联合行动,化作爱的天使,带着30个孩子沉甸甸的心愿,走进安琪小学(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新春送温暖,让我们成为你的圆梦天使”爱心活动。网名“回首是春天”的我作为义工团一员,发挥自身特长,主动承担起此次活动的主持任务,主持声情并茂,节目精彩纷呈,活动效果十分理想。活动中,当实现梦想的礼物送到孩子手中,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特别幸福灿烂,这一刻真正属于他们。一切的精心安排,唤醒的是孩子内心沉睡的冬眠,指引的是孩子明天不再迷茫。活动结束,我还与兵歌、诚丰、枫桦正茂等义工代表深入2位民工子女家中,征得家长同意,进行实地采访,用摄像机记录难忘片段,让每个感动细节在后期制作的视频中得到真实再现。有主办单位作圆梦行动坚实后盾,有协办单位作关爱蓝领行动坚定支持,来常务工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将收获另一种新的姿态。

搭建平台,策划校园圆梦。圆梦行动旨在帮助民工子弟学生圆一个新学期梦想,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他们送出温暖和关爱。作为学校大队辅导员的我,配合德育处与中国银行常熟支行和常熟七彩虹义工团牵线搭桥,顺利完成春季周行学校圆梦天使的活动策划。在该项活动组织准备过程中,得到中国银行常熟支行各位员工积极响应,15位小朋友心愿在短短半天时间内全部得到认领,常熟七彩虹义工团给予此次活动大力协助。2011年3月26日,活动在周行学校小学部行政楼二楼多媒体教室拉开帷幕,由德育处温主任致欢迎辞,中行吴行长、七彩虹义工团代表无敌小宝贝作精彩讲话。一本图书、一双溜冰鞋、一个卡通文具盒、一个篮球、一架电子琴、一根女士皮带……小小的爱心活动,将梦想的礼物送到我校15位民工子女的手中,也撒在我校15位民工子女的心中。从小小心愿中,我注意到很多小朋友选择了书籍和文具,充分体现出他们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良好品德,也有几位小朋友把心愿留给了爸爸或妈妈,凸显出难能可贵的孝心,值得表扬和鼓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欣慰。活动最后,听着学生代表倪媛媛同学的生动发言,听着母患重病的杨辉同学的真情告白,听着家长代表郑阅心爸爸的无尽感谢,加上孩子们用心表演的诗朗诵《学会感恩》,我相信,这份爱心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田落地开花。

“祁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每逢教师节,我都会收到远在安徽、四川等同学给我发来的节日祝福。“祁老师,考试结束我们一起来看你啦!”每逢学期末,已读初中、读高中的他们会相约来我办公室叙旧。“我常年在外,一直没时间关心她,庆幸以前得到你长期的深切关怀、温情帮扶,现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真心感谢你!”每逢高考结束,类似的家长感谢短信时常接踵而至。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愿意为常熟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外来民工的子女奉献出绵薄之力,圆他们期盼的小小梦想,让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因爱的努力而改变,同时我也深感荣幸,快乐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收获着他们的点滴感恩。

二、 铺设“爱之路”,点格桑儿童一盏渴求的灯

在雪域高原,盛开着象征幸福的野花,因生命力极其顽强,被誉为格桑花。而格桑花盛开的青海,却有一群渴望读书的孩子学校条件十分艰苦,缺教室,缺课桌椅,缺专职教师,没有体育器材,没有图书,甚至没有电。于是,常熟七彩虹义工团与美丽的青海、美丽的格桑花从2007年开始结下不解之缘,我自然而然也与西部的孩子逐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为西部学生送温暖。多年来,七彩虹义工团与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多次携手本地090论坛及其他爱心团队,为玉树曲麻莱、囊谦等地区募集冬衣、文具等物资,为玉树地震灾区募集救灾物资。而我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义工,在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基础上,坚持在实际生活中将爱心延续并传递。记得一年严冬来临之际,团队在论坛发出倡议:“关心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用小小的爱心与行动,让那里的冬天不再寒冷,让那里的孩子拥有温暖!”看到后,我第一时间在班级宣传发动,倡议一发出就得到全班学生及家长积极响应,身边同事也深受感染加入到爱心传递队伍中。实验小学朱嘉萍老师、石梅小学顾惠芳老师看到我的转发帖,也及时在全校进行倡议发动,掀起股股捐助热潮……我的内心深处突然有一个柔软的地方被深深触动,原来我们的举手之劳,也能温暖西部孩子整个寒冬。何乐而不为呢?

迎西部学子看虞城。2010年1月初,我们七彩虹义工团在石梅广场的义工之家举行“青海湟中多巴中学常熟七彩虹班助学签协议仪式”,作为理事会成员的我有幸参加此次活动,知遇、老温、似水年华等9位团队骨干也来到现场, 50名青海湟中的格桑花全部获得认证资助,我也成功结对一名格桑花女孩。8月下旬,我们义工团迎来“我爱世博——美腾格桑花班夏令营”的青海学子,他们带着格桑花的坚韧与顽强,带着青藏高原的深厚与淳朴,踏上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鱼米之乡。在市红十字会张会长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带领30位格桑学子参观沙家浜、小商品市场、翁同和纪念馆、古琴纪念馆等常熟标志性旅游景点。傍晚时分,格桑花学子、七彩虹义工、理工学院学生及常熟捐助代表在常熟理工学院青年活动中心齐聚一堂,举行隆重联谊晚会。晚会结束后,在送他们回宾馆路上,他们不由自主唱起《感恩的心》,无人组织,自发而歌,格外温情动听,默默走在他们后面的我顿悟:他们心中已播撒下爱的种子——学会感激,学会感恩。于他们而言,这何尝不是属于他们人生最好的一课?

赴西部自助考察行。2011年夏日,我利用暑假带着七彩虹义工团的嘱托,与零距离义工社负责人等联合行动,自费远赴青海,进行西部助学情况实地考察。考察路程远,费用大,时间紧,但我们一行毫无怨言,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循化、化隆、湟中地区的助学考察任务。回来后,我又抓紧时间对所有考察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写成详实可信的书面报告向助学项目组汇报,为团队接下来的助学行动做铺垫。同时,我还将远赴青海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撰写成《难忘的循化公益探访》《化隆公益探访流水账》《格桑花开 感恩常在》《神奇的坎布拉》《黄河之水绿如蓝》等12篇随笔,发布在虞城热线、096、零距离等论坛上,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社会上得到良好的反响。2013年,这些受资助的格桑花孩子高考取得优异成绩,45人一本,4人二本,1人三本,已展开五彩之翼飞向了更广阔的蓝天,飞向了属于他们的梦想国度。结对孩子的好几封信至今仍被我珍藏着,探访孩子邮寄的祝福贺卡依旧会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能不是一种幸福吗?

因为有缘,所以相逢。或许,这些有浅有深的足迹,仅仅是我参与西部助学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浅的是匆匆路过留下的脚印,深的是铭刻孩子心灵的记忆。但在爱的感召下,他们必定会用坚强与乐观作支撑,展开有力的理想翅膀,去书写未来更多的精彩。      

三、编织“爱之网”,暖贫困儿童一颗无助的心

我们对待儿童的姿态,映照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儿童需要爱,贫困儿童需要更多的爱,我们只有一起行动,为他们共同编织一张关爱之网,才能让他们同样拥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同样享受到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幸福感。

接受一封信的呼唤。2007年初春,收到同事朱老师为邻居写的《绝望的爱在呼唤——不幸的一家人》的亲笔信。原来小陈家原本和睦幸福,夫妻俩靠帮人家缝踏毛裤,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谁知厄运降临,刚满6岁的儿子小仪无端发烧,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面对晴天霹雳,全家接受现实,竭力为孩子治疗,可高额医药费让一家人走进绝境。他们找过民政部门,找过村里,但资助也只是杯水车薪,20多万元的投入已倾其所有,债务累累。朱老师知道我热衷公益,就找我商量想办法帮他们一把。我及时向义工团队反映,经理事会同意,将小仪列入4月举行的“让爱的点滴燃起生命的火光”大型爱心募捐活动的捐助对象,并发动同事带着有才艺的子女一同参加活动演出,共募得爱心款8000元。孩子的不幸遭遇也感动了身边同事,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100,有的200,有的1000……至今,小陈一家已坚强走过九年风雨历程,小仪病情也趋于稳定。或许,正是大家的帮助给予了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支撑他们一路走过来的。

牵手一电话的祝福。2009年暑期末,一个电话突然响起:“你好!是祁老师吗?今天下午我们想看望下你们班级的那对双胞胎姐妹。”初次见面,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不经意走进我视线,文静腼腆的笑容挂在脸上。她性格不张扬也不内向,几分钟我们就慢慢熟悉,有话题聊。我记住了她的名字——盛宏易,很好听,像她模样一样特别。我带她来到双胞胎姐妹家,不巧姐姐不在,妹妹看到陌生人害羞地躲到奶奶背后。盛宏易不拘束,主动和妹妹交流,并亲手把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和心爱的学习用品送到妹妹手里,她爸爸也把饱含爱心的厚厚的信封送给处于贫困边缘的姐妹一家。没有过多寒暄,没有过多夸耀,没有过多形式,爱在无声祝福中传递。虽来自城市女孩的问候无法用金钱大小来衡量爱的轻重,但二千多元的慰问金对于低保的双胞胎姐妹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资助。这个美丽故事发生,还得感谢像红娘般热心牵线的兰舟(义工朋友),他成了女孩与女孩之间相识的纽带。简单的一个电话,牵起一个城市小女孩满满的祝福,给这对姐妹的心注入温暖,注入力量。如今,这对双胞胎都长大成人,承担起了家的责任,将这份爱在生活中得到传递。我期待着,女孩们能再次重逢,共话美好明天。

邂逅一论坛的情缘。2006年8月注册成为常熟市零距离论坛一员,到担任教育在线版块版主,细数至今有十年时间,认识了许多论坛朋友,也结识一份特别的情缘。一年暑假,组织队员参加常熟市红领巾广播比赛,她们在“爱心平台”栏目读了我的一篇文章《记得那一次陌生又熟悉的问候》。文章是这样写的:“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喂,是春天吗?我在学校楼下,我把捐助孩子的衣服和送给他们的学习用品带来了。’匆匆下楼迎接,会心一笑,我们仿佛已很熟悉。我帮她提上沉甸甸的捐助物资领进办公室,把两个孩子带给她认识。孩子需要尊重,我没有说出他们的贫穷,只是无意安排了这次相逢。她也没有询问孩子一句敲打心灵的话,只是微笑地对着他们。我要上课,她接了个电话,寒暄几句就匆匆与我告别。后来才知道,这个女孩是零距离论坛一热心网友,网名叫“小狐狸”,知道我是义工老师,也想结对为我们学校的贫困生力所能及做点事。每年开学,每逢节日,她总一声不响地给结对孩子送来考级书、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惊扰孩子。”其实,像她这样背后默默关心我的学生,默默付出爱心的论坛热心人士,还有很多很多。穿越社会公益时尚前沿,我荣幸能引领自己开始年轻导航,鼓励这些孩子勇敢面对生活挫折,与他们一同去追寻爱的真谛,谱写人生平凡的爱之歌。

诚然,家境贫困的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惊喜地看到物质丰裕的爱心人士开始懂得付出,用无私的行动编织出一张爱的大网来回报社会,默默地关注着身边的弱势群体,我深为感动。我相信:贫穷的家庭虽有暗淡陪伴,爱心的付出终究能让我们看到希望的绽放,真情的呼唤中也一定会有“责任”贯穿。

四、 开启“爱之窗”,串单亲儿童一条完整的链

我总感到庆幸,感谢命运的垂青,让我可以做教师,可以爱学生,更可以参与公益,用简单的付出传递母爱的温情,呵护孩子残缺的心灵,开启孩子紧闭的心灵之窗,去照亮他梦想的小小世界。 

2014年由于工作借调关系,我听说了“海虞妈妈”正招募志愿者,就被这活动深深吸引,主动报了名,成为“海虞妈妈”孤贫儿童爱心助学服务项目志愿者中的一员,并成功结对失去母爱的孩子小扬。刚读三年级的小扬不缺物质,唯一缺的是家人的精神关爱,表现得特别内向,不太爱说话,但又特别淘气顽皮,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与他结对后,我经常会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并积极与他的爸爸及班主任、任课老师等沟通,深入了解他平时学习情况,努力寻找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结对至今已相处两年,一起走过的时光历历在目:在“心灵之旅”活动中,我们协作通过重重障碍,激动的拥抱产生了彼此信任;在“爱心母子”同看音乐剧活动中,我们亲密交流分享快乐,欢声笑语间其乐融融;在“暴风骤雨”“驿站传书”“心灵之旅”和“感恩的心”的互动游戏,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倾听,表达感恩与祝福;在“剪窗花过春节”实践体验中,我们一起动手设计制作,不断创新,让自信在脸上洋溢……他的双眸渴望我的关注,他的内心渴望我的认可,对他而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只需要我一个简短的问候,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份真心的鼓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年的真诚陪伴促使他对我的称呼从“祁老师”到“海虞妈妈”,直至现在的“妈妈”,我们的母子情感在交流与互动中得到升华,虽没我想象的尽善尽美,但他的成长显得更加健康,他的心智显得更加健全,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

在“海虞妈妈”中,母子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她们默默奉献为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传递着母爱。为方便联系交流,实时分享自身的经验与喜悦,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与困惑,记录感动的点点滴滴,海虞镇志愿者总会、海虞镇妇联还牵头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志愿者妈妈间的无障碍沟通。2014年,“海虞妈妈助学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入选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创新项目,获评2013—2014年度苏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15年,“海虞妈妈”被常熟市文明委发布为6月“最美人物”,同年年底,常熟“海虞妈妈”孤贫儿童爱心助学志愿服务项目入围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这是苏州市范围唯一入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候选榜单的项目。2016年1月,“海虞妈妈”关爱孤贫少儿爱心团队被评为中南杯2015年度常广新闻人物。面对失去妈妈的孩子,我们和他们虽没有血缘,却有着超越血缘的亲情,愿意用无私的爱为他们孤独的心播撒最温暖的阳光,期待有一天能把他们的梦照亮。

走过的爱心路上,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欣喜也有遗憾,有探索也有思考,每一个参差不齐、深浅不一的脚印里倾注的都是我满腔的爱,无怨无悔。但仅仅有爱心和片刻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为自己能做志愿者精神的开拓者和实践者而倍感自豪,更坚守一种信念,那就是世界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好事,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好事,只有将“日行一善”的公益文化根植于所有人的心中,使参与奉献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滴水才能汇聚成大海,爱心才不会枯竭,火红的事业才不会暗淡,世界才会更美好。朋友们,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且行且珍惜!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七彩虹义工团 海虞 爱心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