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抱着孩子让他放声大哭

文/本报记者 金玮

哭,是孩子感受痛苦的表现。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哭也是孩子们对痛苦情绪的一种自我治疗。正是这个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我们对待孩子时,采取了很多适得其反的措施。家长的大声呵斥,不仅令他们哭得更为激烈,更导致内心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急速下降。因为这阻断了孩子们自我治疗的过程。

最近,X先生拨通了虞城情感热线,诉说他与三岁“爱哭鬼”儿子之间的烦恼。他感觉自己非常失败,每当孩子哭的时候,自己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孩子哭。笔者告诉X先生:“恭喜你基本找对到了正确方法,但请你抱着孩子让他哭泣。”

 

哭泣是治疗

X先生的三岁儿子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哭起来,比如孩子想要吃糖而X先生不让。听着儿子的哭声,他感到烦躁不安,很想第一时间就止住孩子的哭声,可是采用“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均无效。最终他一声吼叫,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但片刻之后响起的哭声更为激烈。

在 X 先生看来,孩子的哭声越大意味着自己越无能,只有让孩子停止哭闹,眼前的麻烦才会过去。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无数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成熟”的孩子也许看到父母的态度后会停止哭泣,但内心的委屈、不快等负面情绪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份情绪日积月累,导致不少“成熟”的孩子成年后大多持悲观态度。

孩子的哭泣其实是在治疗自己情绪上的创伤。当他们遭遇失败,或者被训斥时,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内心的情绪其实是崩溃的。因为,眼前的一切完全脱离了自己“正常的轨道”,无法找到能支撑自己面对眼前状况的信心,于是就开始痛哭起来。

在没有负面干扰的状态中,孩子的情绪随着泪水排解,内心的烦恼暂时消失,他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了。换而言之,连成人遇到重大打击时,都会选择用哭泣来疏解情绪,更何况孩子呢。

 

拥抱是支持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绪消失,这样的康复过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具备的。如果缺乏父母的支持,他们的哭泣就显得非常孤独与无助,因为哭泣的根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此时一个拥抱就显得非常及时,拥抱代表的不止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包容。在孩子心里,他们哭泣时只感受得到自己悲伤的情绪,而不会在乎自己失败或者受到训斥的前因后果,大人有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此时,如果对他们说教则是在与他们交流“毫不关心”的东西,他们能听进去才怪;而一个拥抱则能给他们最关注的悲伤情绪带来温暖。

有时候,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家长和孩子在公园快乐地玩了一整天,当我们要回家时孩子却大哭起来。实际上,孩子们是在利用这天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安全与信任,来烘托平时的缺憾,这一天度过后他将面对无数天的不快。

事实上,这是一个绝佳的拥抱机会。“讲道理”则是在告诉孩子,你平日里依然不能像现在这样快乐;“转移注意力”能让孩子离开当前的悲伤情绪,但平日的不快只是被掩盖而已。拥抱则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都会像今天一样爱你!”

 

倾听是成长

有时候,孩子们在哭泣时,口中会说出很多莫名其妙的话语,甚至直接骂父母。对此,一些家长感到委屈,继而心态崩坏甚至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哭泣就成为了家长的必修课。

也许我们会听到孩子抱怨。比如,“你不是我妈妈”“你不爱我”“别人的爸爸都比你好”,这些都是孩子哭泣时常有的抱怨。实际上,孩子在哭泣时说这些话,是在试图哭掉自己的烦恼,恢复好心情。这时,他们需要一种口无遮拦的自由。

如果哭泣的时候,孩子能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糕的感觉,他们的委屈就会逐渐消失。不然这些话压在心底,他们可能就真的会认为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别人的爸爸的确比自己的好。他们对家长的抱怨并不代表对家长的否定,而只是急于排除内心的烦恼而已。

家长要明白,倾听既不意味着认可他们的情绪与话语,也不表示纵容他们。这一切都是在帮助孩子们摆脱不良情绪。而这也正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抱起孩子,让他放声大哭吧。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