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武侠杂感

高淳

少时爱读武侠,金庸著作烂熟于心,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武侠是个既神奇又平常的世界,它超拔于凡俗的琐碎庸常之上,又平凡得好像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历史角落之中,给人神秘,给人想象。

我十五岁时,别校返家,蛰居世外,离群索居,孤苦萧瑟,在那破碎而晃荡的一两年里,武侠小说给了我很深的慰藉。那时,在父亲的单位旁边,正好有一家图书馆,我记得那房子四四方方的,像个火柴盒。父亲给我办了张图书卡,经常借书回来给我看。我就是在那个时期,非常着迷于武侠小说,也幸亏有了这些小说,让我暂时地摆脱了人生破碎的痛苦和青春迷茫的撕裂感。昏暗的台灯下,逼仄的空间里,我看书看得乐此不疲,忘烦忘忧。说到底,那时究竟还是年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许多男主人公,都有一条相似的命运线索,即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英雄,最后又功成身退。这似乎是一个套路,但是,这套路,又的确是个迷人的人生布局。落魄者从中可获得成功的幻想,成功者从中可获得看破的解脱,落幕者可从中收获往年的回想。又或者,这套路本就隐喻了一种人生规律:从年少的懵懂无知,走向中年的风雨沧桑,最后归于老年的淡泊谢幕。每个人,都似乎可在这个规律里看到自己暂时的一个影子。这影子,或在澎湃向往,或在低首自语。

始终不太赞同鸳蝴派与纯文学的绝对分界,要知道,《西游记》《水浒传》之类,本就是完完全全的通俗小说。若用“存在的必是合理的”这一哲思来看文学现象,其实不难发现,市民社会对造梦式的美学作品更加热爱。而揭露与批判,解构与建构,似乎更单独符合高级知识分子的趣味。当然,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物,纯文学绝对有其重要功用,但是,就现实的个人生活而言,鸳蝴作品对人心灵的抚恤作用,也不可抹杀。

记得那几年,金庸在苏州也有过不少活动,如果没记错,他好像还在苏大讲过课。我在苏州的报纸上看到过学生写的听课感受。那时我是真羡慕那些学生。当年我特别崇拜金庸,特别想看看他真人,但是我寸步难行,可惜了。那几年,内地翻拍金庸剧也是一个高潮,但不知是不是港剧先入为主的原因,我总觉得内地拍的金庸武侠剧不如港版的有味。内地武侠剧的现实主义味道太浓,记得当年看了两集内地版的《笑傲江湖》,感觉就像在看《水浒传》一样。要知道,武侠本就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东西,若在拍摄手法和造型处理上都趋于现实性和真实性的完善,则作品本身的童话味道便会被消解。而后来,内地武侠剧跟风《魔戒》,又走上了奇幻魔幻的道路,实在又是走得太过,陷入了天方夜谭之境,完全泯灭了现实观众的融入感。

总觉得时代在变,而且变得很快。一转眼,如白驹过隙,十几年已过去了。其实想想,也是平常,昨日青春年少,今朝白霜侵鬓,本是不变的人生历程。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曾经的热闹,已湮灭在了无数后来的繁华之下,过去的鲜亮,只能在档案馆里的旧报纸上抚摸回忆。“90后”的年轻人,对金庸的作品大多只是耳闻,而“00后”的小朋友,则只知道玄幻。但我想这并不算是一种落寞,时代的变迁本就是用新生的力量覆盖陈旧的过往,那些过往就算偶尔被捞起,也必会被赋予新的时代语义。过去本就永远在逝去之中,且注定只能一去不回头。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当往昔走远,面对沧海滔滔的老去和寂寞,或许,畅饮与大笑,才是真正豪迈的态度。

此生最敬佩乔峰式的英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铁血丹心。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埋骨黄土,一生不如意之事,定有十之八九。不如意事之小者,为忧,大者,为悲。人生在世,谁也逃不过忧悲二字。面对存在之厄运,面对厄运之浪潮,除了以铁骨相抗,人生又能有几多选择?莫道英雄不流泪,流泪都在避人处。真实的生命,都有真实不能抚平的伤痛。许多伤痛,比生离死别都更让人不能解脱。而言语在这些痛苦面前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而旁观者的同情也只是世界外的议论,既于事无补,也于人无益。乔峰的结局总令人唏嘘不已,而为我们对命运的思考也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对痛苦的承受究竟有多大限度?不要肤浅地说自强不息,很多时候那都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在残酷的命运体验面前,其实,我们谁也没有资格去评说别人的坚强或软弱。因为不管你懂或者不懂,生存的困境都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纵然超能非凡,又有什么人,能真的明白他内心血肉模糊的痛楚?乔峰,是一个血写的英雄。

当武侠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开始回忆那些童话里的流泪和欢笑,我们开始怀念年轻时的无知和憧憬。但是,就像真实的少林寺不是传说中的少林寺一样,梦境般的武侠,永远只是一个梦境。读过看过,我们在里面悲喜过便好。走过青春,留下了回忆便好。仰望明天,没什么绝望便好。人生就是这样一条路,你平凡也好,杰出也好,所要经历的悲欢离合都是同等的强度。所以,不必太羡慕梦境里的人物,也不必太同情梦境里的悲剧。因为你在真实中,也同样会有机会经历这一切欢笑或泪水。只不过,我们可以期望,在真实的人生里,不要有太多悲剧。美学的泪水可以被束之高阁,而真实的伤痛无法回避。且行且珍惜,活着,快乐就好。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