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天恐文章中道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胡燮敏

那日有幸参加《钱文辉文集》的首发式。

《文集》是钱老继《常熟文史纵横谈》以后又一部代表钱老文史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里程碑式的力作。

《文集》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分上下卷,独立成书,计50多万字。

上卷为《往事踪影》,收录其“忆旧”“忆游”文章。其中,“忆旧”部分主要回忆了钱文辉五年燕园求学生活,追忆北大校长马寅初、中文系主任杨晦及中文系教授游国恩、吴组缃、林庚、王瑶、王力、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川岛、吴小如,哲学系常熟籍宗白华先生,并收录了钱文辉对郭沫若的访问、对曹禺的记述等;“忆游”部分写作者在俄罗斯、西欧及国内四川、浙江、江西、湖北等地的游记。这些作品有的曾在《人民政协报》《散文》《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华读书报》等报纸杂志刊出,有的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港台书刊也有转载,影响广泛。

下卷《读书赏评》主要收录其历年来为多种文学鉴赏辞典撰写的赏评类文字或论文,涉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中国现代文学多个领域。该卷同时也收录了钱文辉所作的一些序跋类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天石和《文学自由谈》原常务副主编汪宗元分别为《往事踪影》《读书赏评》作序并题写了书名。

研读《文集》,有如下感受:

一、钱老治学品行——德高望重。

《红楼梦》有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这个对钱老不起作用。钱老治学不为名、不为利、不为金钱。我以为:人这辈子,金钱财富,早晚散尽,名利地位,过眼云烟。唯有一个人的人品,才是他最大的资本。钱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大中文系毕业,却从不以北大高才生自誉,从不以文史专家自誉,从不以特级教师自誉(钱老是常熟市首批特级教师)。钱老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特别是对晚辈,请教他,他总是热情接待,或提供线索,或帮助查找。在教师进修学校,他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师。这些教师都在常熟中小学,有的还是校长、教导主任或被评为特级教师。他们以钱老为荣。

二、钱老治学态度——谨言笃行。

《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钱老在治学上相当严谨,是继承了北大中文系老教授杨晦、游国恩、吴组缃、林庚、王瑶、王力、朱德熙等教授的治学传统。他有两个镜子。一个是望远镜,在高远层面上审时度势,选择课题;一个是显微镜,从细微处进行研究剖析,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钻深水”,从钱老身上,我们看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们的风采。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 《核舟记》,是明末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王叔远是常熟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以前,对匠人不重视,记载甚少)。钱文辉老师搜集资料,进行考证,厘本清源。为中学语文老师提供了雕刻大师王叔远的翔实资料。

《招真治碑》是常熟名碑,钱老对这块古碑进行考证,注释、译成白话文,受到了名家好评,体现了钱老博古通今的功底。

三、钱老创作风格——朴实求真。

钱老在撰写文史文章之余,也创作了一些随笔、散文。这些随笔散文朴实无华,求真求实。所写的人物——北大教授一个个跃入我们的眼帘,栩栩如生,我们无幸与这些大师见面,但通过钱老的笔墨功夫,让我们见到了这些大师的治学、教学、生活的一个个片段,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四、钱老赏析评论——见解独特。

钱老是特级教师,赏析是他的特长。对唐诗、宋词、元曲的赏析往往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常熟本地古代文人诗词作品的分析,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典故的出处、诗词的含义等。有的做具体详解,有的提出独特的观点。常熟是历史文化名城。山川、湖泊、古城、庙宇、园林、民居(亭台楼阁)留下了众多古代文人的诗词、楹联、石刻碑文。钱老力尽所能,一一考证、解析,做了前人没有做的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天恐文章中道绝,再生贾岛在人间。”钱文辉老师是当代常熟德艺双馨人物,他的治学品行、治学态度、创作风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为时代的楷模,影响着我们一代人。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