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别做没活出自我的“苏大强”

文/本报记者 金玮

最近,当红连续剧《都挺好》播完了,倪大红饰演的老父亲苏大强成了网红,聊天软件中各种关于他的表情包更是满天飞。导演将苏大强塑造成了一位“中年不得志、老年来耍狠”的失败父亲。自从老伴去世以后,他失去了所有的约束变成了一名“巨婴”,凭借着父亲的标签对子女花式折腾。

现实生活中类似苏大强的老年人并不少见。他们使劲折腾的背后,隐藏着多年来的不甘与落寞。正因为他们像苏大强一样,年轻时处处受到压抑没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到老后,他们才会抓住最后的时光,摆出最为难看的吃相彻底地放飞自我。做人千万不能像苏大强那样,该活出真正的自我。

解析

对子女的“讨债心理”

电视剧中,苏大强在子女面前真可谓是“五毒俱全”,在子女间不断撒泼耍赖、挑拨离间,给家庭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大家看了不禁会问:苏大强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非要把家拆了,他才会感到开心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是他们对子女的“讨债心理”在作怪。笔者有位朋友,他的父亲是一名成功人士,从小到大父子间一旦遇到矛盾,他都会向父亲妥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属于他自己的事情必然不可能事事顺父亲的心意。于是每次遇到矛盾,他父亲经常会对他说“我前半生的奋斗都是为了让你过好日子”。

朋友父亲的潜台词非常明显,那就是“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凭什么不听我的让我顺心”。这话诠释了老人对子女心安理得的“讨债心理”。因为我年轻时为你牺牲了很多,所以现在你必须为我牺牲。而且我有“父亲”的标签,你不顺从我,我就用传统的道德来指责你“不孝”,给你施加压力。

这样的逻辑看似没有问题,但一细想却发现完全经不起推敲。朋友父亲年轻时固然会为了子女去奋斗,但子女只是他奋斗的动力,并不是奋斗的目的。奋斗取得的金钱、地位等,支配权也完全属于朋友的父亲,而不属于朋友,所以这种“讨债心理”是毫无道理的。

警惕

没有自我的“感情”

到底是什么导致苏大强式的父亲出现了“讨债心理”呢?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生活在没有自我的亲情、友情之中,基本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压抑到最后就爆发了。不幸的是,他们的子女沦为了帮他们买单的“替罪羊”。

笔者那位朋友的父亲有着一个非常压抑的童年,他与母亲关系极差,在家中得不到母爱,但依然在母亲面前力图扮演“孝顺儿子”的形象。他一直都将这段内心想法埋藏在心底,从来不与任何人提起,朋友也是从他父亲的“小三”口中了解到这一实情的。

这段在母亲面前没有自我的“亲情”,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年老后,他为了扮演“孝顺儿子”的角色,在“婆媳关系”中一股脑地站在自己母亲一边,导致家中矛盾不断。因为,父亲过世后他不得不看重起母亲的评价,便开始用极端的方式去讨好那并不喜欢他的母亲。

朋友的父亲是一个在亲情中没有自我的人,搞得好像没有母亲的认可,他就没法认可自我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他与儿子的亲情中同样没有自我,导致他产生了年轻时自己是为了儿子在奋斗的错觉,同样也把儿子当成了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在拥有的“父亲”的标签下,他内心理直气壮地衍生出了对子女的“讨债心理”。

活法

与子女共同成长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最真实的父母呢?那就是一个懂得与子女共同成长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负担,也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他们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是与自己共同成长相互学习的“老师”。

如果左边是你想做的事情,右边是你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呢?为了孩子而委屈自己,好像容易失去自我;为了自己而委屈孩子,好像显得自己自私。但这样的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寻找方法让大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父母和子女就都实现了成长。

希望为人父母者,不要再说为了孩子放弃了自我;而应为了孩子,更加明确自我。亲子关系很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你必须为了孩子彻底放弃自己的一切。我们没法改变父母给我们带来的原生家庭,但可以努力活出自我,给孩子带来充满阳光与自由的原生家庭,与他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