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会工作更要会休息

文/本报记者 金玮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中,工作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必备素质,不断完成领导任务、满足客户要求后,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和成就价值。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会休息和会工作一样,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遗憾的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并不知道应该怎样休息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感觉,假期里每天都睡懒觉,但一回到工作岗位人依然十分疲倦和压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休息的质量主要不取决于休息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休息方式的科学与否。特别对于脑力劳动繁重的岗位来说,假日休息不只是简单的体力恢复,更是心理状态的放松与调整。

放松疲倦的心理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疲劳测试的试验:为了让右手消除疲劳,他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都静止休息,另一种则是在右手静止休息的时候左手适当做些运动,然后用相关仪器测试右手疲劳程度的变化。

结果出人意料,左手做适量运动的情况下,右手消除疲劳的速度,远远快于两只手都休息。这个实验,让休息有了非同一般的定义,也解释了假日每天睡懒觉,回到工作岗位依然疲倦压抑的原因:休息不是简单地恢复体力,更需要放松疲倦的身心。而且,要让人在一方面获得帮助,就得在另一方面变得积极主动。

当你眼睛长时间看一本书感到十分疲劳时,你会闭上眼睛休息还是移开书本眺望窗外的花草树木?当你耳朵一直在听摇滚乐不堪忍受时,你会直接把电脑音乐关掉还是切换成柔美的音乐?当你嘴巴喝了一大碗苦涩的中药十分难受时,你会立马喝一碗白开水还是找些甜点?相信这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这些状况与疲劳一样,需要的不是简单恢复,而是积极调整。

因此在休息日,一些人拼命睡懒觉而越睡越累的时候,另一些人则积极地外出旅行释放心理上的疲倦。当我们加速向前而感到疲倦的时候,并不是停下脚步才算休息,只需要放慢脚步时而抬头看天、时而低头看地、时而欣赏左右两旁的风景,我们便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改换不变的日常

休息,不是消极地逃离工作日的紧张,而是积极地享受休息日的意义,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覆盖繁忙的工作节奏。因为,很多人在面临压力和疲惫时,很难主动放下心中的烦心事,但可以安排精彩的活动把烦恼驱散。

笔者做心理咨询时,曾遇到这样一位求助者,他非常不适应自己的销售工作,一直都会为销售的业绩指标而发愁。更要命的是就算到了休息日,他依然会思考“指标”,导致他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自然业绩也不会做得有多出色。后来,笔者建议他休息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来调节下。

接着,他开始每周休息日都会组织牌局、棋局,还不时带人外出摄影采风,不仅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还在每周假期结束后变得精神饱满。因为,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耗费了求助者的体力,却带来放松身心的契机,让他从原本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节奏中解放了出来。

用这位求助者的话说,那就是他在休息日“换了脑子”。其实,这就是通过一些新的刺激,让被工作压抑的思维活跃起来,重新定义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原本的纠结消除了,一切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丰富情感的连接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缺少情感的连接,只有当情感的依托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人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满意。然而,工作不能满足人的所有情感连接,更多人需要从亲人和朋友那里得到满足。

所以,到了休息日,我们除了体能状态上的补充、心理能量上的恢复,更需要情感连接上的丰富。平时因繁忙的工作,没有时间好好与亲朋好友沟通感情,假期的时候就要抽出时间与他们联系。听听家人唠叨、陪伴孩子玩耍、结交朋友聚会,感受到越多情感的温度,就越能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

而且,情感的连接是增强人承受各种压力的关键,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起来,人便能感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这种情感交流,比休息日单一睡懒觉要有意义多了,能点亮人们对生活的激情,激发更强大的心理能量。

人不光要会工作、更要会休息;不光要会让身体休息,更要会让精神休息。因为,高质量的休息,能让人焕发出积极的精神状态,从容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